400 650 1979
同样是喝酒,每个人的酒量都不太一样
有的人千杯不倒面不改色,有的人沾酒就脸红
酒场上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劝酒词
“不能喝,多练练就好了”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么?
让我们看看酒量都受哪些因素影响
▽
影响酒量的决定性因素
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体内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ADH),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ALDH)。前者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成乙醛。而后者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1、乙醇脱氢酶(ADH)
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女性胃部乙醇脱氢酶活性较低,从而造成更多未经分解的酒精进入血液,所以,男性通常比女性能喝酒。
2、乙醛脱氢酶(ALDH)
缺少后一种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脸红、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但对于基因存在缺陷的人,情况又分为两种:
种:完全没有乙醛脱氢酶(ALDH2)
完全不能代谢酒精,不胜酒力,很快就醉倒了,这样的人反而不会去喝酒,对健康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第二种:具有弱的乙醛脱氢酶(ALDH2)活性
有些人经过不断的磨练,会逐渐对头晕、脸红等醉酒症状逐渐适应,对乙醛的耐受度提高,变得“能喝”。比如以前一杯倒,喝了十年之后可以坚持喝三瓶才吐,但实际上乙醛在体内的堆积越来越多,你的胃、食道、等诸多器官都在日复一日的遭受乙醛的破坏。
所以说,你能不能喝酒,在你还没出生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喝酒脸红的朋友,饮酒需谨慎。
酒量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含水量
含水量越高越能喝。水是人体最大的组成成分——包括血液和其他体液。体内含水量越高,饮酒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越低(稀释倍数高嘛),也就更不容易醉酒。体格越大的人,血容量也越大嘛,就像是武松,身长九尺,过景阳冈前,切3斤肉,喝18碗酒。
2、身体、精神状态
患病或康复期的人更易受到酒精影响,易发生酒醉不适的状况,熬夜、疲劳、体力透支时也是如此。对于某些慢性病人而言,更要“滴酒不沾”。情绪压抑、悲伤时饮酒,易醉酒;心情愉悦的时候,酒逢知己千杯少。
3、
酒精本身是一种剂,与特定共同作用时,可导致头痛、嗜睡、恶心、动作失调等。譬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会引发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当然,饮酒也会导致某些的药效下降,或造成一定毒性。即使是非药或者,也不要与酒同服。)
4、海拔
海拔越高,越不能喝。海拔超过1600米时,血液对酒精的吸收加快,干扰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输送。此时运输到大脑的氧气减少,造成头痛、恶心等症状。同时,在高海拔处饮酒时可造成脱水,加重高原反应。海拔每增加1600米,酒量下降3倍。据说:高原的汉子喝酒一个人能对付八个东北人。
综上所述,一位能喝、善喝的酒神大抵应当是这样的:
男性,身材魁梧,壮而不肥;体健,精力充沛,无病无痛。喝起酒来,他总是先就着些牛羊肉、花生米,不急不慢、自斟自饮、怡然自得。好比乔峰,身形魁梧,心胸开阔,多一分酒意,多一分精气神。
还是要提醒大家
不行别逞能
来源:壶中岁月
该二维码7天内(07-12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白酒百科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
- 白酒是如何发酵的?
- 快速鉴别白酒优劣的十个小方法!
- ?同一个窖池的酒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 为什么酒窖年头越老,产的酒越好?
- 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 白酒酿造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曲?
- 为什么固态法白酒口感好?
- 为什么酱香型白酒偏爱土陶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