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白酒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有了质量的概念,当然那时候的质量只不过是酒精含量,以今天的质量标准去看就显得十分可笑。不过今天的生产标准依然不够完善或者说根本很模糊,我们知道如今国家标准已经对各大香型的白酒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也有相应的卫生指标和品质指标,可以通过一些理化指标来评测,但是实际上白酒的质量和生产标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或者说他们之间的距离还有些遥远。
以酱香型白酒为例,GB/T26760有一级优级之分,而区别就是酯类、酸类、固形物等含量的多少,也就是说在质检的时候就会以这个理化指标为参照,而所述的大曲坤沙茅台传统工艺等等都是一些相对而言的“空话”,因此,或许只有茅台这样的国有大酒厂会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一些小酒厂或许就是投机取巧,只求满足理化指标了。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比如我采用碎沙法酿造了酱香型白酒,如果酯类含量不够,那我添加乙酸乙酯等,酸类不够就加酸,总之达到理化指标就算合格,所以有很多成本不过几块钱的液态法酒精白酒也能堂而皇之地打上GB/T26760(优级),内行人知道那是假的,酒的品质肯定不行,但老百姓消费者不清楚啊,他们如果只看执行标准自然就被商家坑了。
另外生产标准中规定了原料必须是水、糯高粱和小麦,实际上在质检的时候并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是不是糯高粱和小麦酿造的,因为粮食变为白酒之后只剩下大部分的酒精和水以及极少量的酯类、醛类、醇类、酸类物质,而颇能体现原料的酒糟却被用于其他用途,所以这一点很难鉴定。
但是这其中有些生产标准比较特殊,比如很有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贵州茅台酒的生茶标准就是GB/T18356,而这个标准在且仅在贵州茅台酒及陈年贵州茅台酒上标注。像这样的标准就是一种品质象征,而范标很多时候则是字母数字,本来就不能界定品质,很多时候还会被钻空子。所以笔者说白酒生产标准离白酒的质量有遥远的距离。
该二维码7天内(07-11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白酒百科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
- 白酒是如何发酵的?
- 快速鉴别白酒优劣的十个小方法!
- ?同一个窖池的酒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 为什么酒窖年头越老,产的酒越好?
- 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 白酒酿造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曲?
- 为什么固态法白酒口感好?
- 为什么酱香型白酒偏爱土陶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