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凡是上过酒桌的人一定会对这些劝酒词十分熟悉。
现如今,酒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一把利器。“人在江湖走,不能离了酒”,无论是普通的人际交往,还是职场中的商业往来,酒局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酒场“行家”总会这么教育新人们:不能喝酒没关系,多喝就练出来了。于是,不少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练酒量行动……
1. 酒量由什么决定?
酒量是指人在喝醉前所能摄入的最大酒精量,而它的大小则与人体代谢、分解酒精的速度有关。
喝酒的过程就好比是向水池中注水,在注水的同时,身体所控制的阀门也在往外排水。而控制阀门效率最重要的则是两个与乙醇代谢有关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2。
乙醇脱氢酶将摄入体内的乙醇转变为乙醛和水,乙醛脱氢酶2再分解乙醛,将其变为无毒的乙酸、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可中间产物乙醛对身体的危害却不容小觑。人在喝酒时满脸通红、心跳加速、神经紧张……这些都与乙醛有关。
因此,光解决了乙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靠两种酶相互作用、完美配合,才能完成酒精代谢的大业。
不过,酶毕竟是长在身体里的,它们的活性和数量都是爹妈给的,决定于遗传基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感慨,南方人普遍酒量不佳,东北人天生就是喝酒的料,战斗民族俄罗斯更是什么酒都敢喝,不得不说基因对于酒量来说确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些想要提升酒量的人们,多喝酒真的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或许只有转基因才能帮到你了。
2. 练酒量的人练的是什么?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要说:“可我确实见过有人把酒量练出来了!”的确,练酒量的人很多,成功了的也大有人在,不过,他们练出的可不是酒量,而是对酒精的耐受能力。
在长期的酒精轰炸下,身体已经适应了高浓度酒精的环境,以前喝半斤白酒就醉的不省人事,如今却仍然能端起酒杯继续战斗,虽然看似更能喝了,但身体内堆积的乙醇和乙醛却越来越多,对身体的伤害只会更大。
这就好比,酒量好的人是边喝边卸,喝到最后还是一身轻松;而酒精耐受力强的人则是强忍着伤害硬扛,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老话在喝酒上同样适用。
3. 如何解决宿醉?
虽然没法改变酒量,可在喝酒时稍加节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喝酒前多吃一些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在胃中形成一个保护膜,减缓酒精的吸收;
在喝酒的同时也要大量的喝水,既可以避免身体脱水,又能稀释体内酒精浓度;拒绝将不同的酒混着喝,尤其是啤酒和碳酸饮料,二氧化碳会加速酒精的吸收,让人醉的更快;
喝酒前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也能帮助酒精的吸收,有效预防宿醉。
如果一不小心真的喝多了,好好休息是唯一的办法了。有些人会喜欢用浓茶或咖啡来解酒,殊不知茶多酚和咖啡因会加重身体的脱水,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醉酒后同样需要大量喝水,也可以适当补充些运动饮料,大量的糖、维生素和电解质会让身体好受很多。
该二维码7天内(07-11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白酒百科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
- 白酒是如何发酵的?
- 快速鉴别白酒优劣的十个小方法!
- ?同一个窖池的酒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 为什么酒窖年头越老,产的酒越好?
- 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 白酒酿造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曲?
- 为什么固态法白酒口感好?
- 为什么酱香型白酒偏爱土陶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