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相比于国外品牌,我国多数葡萄酒品牌在文化建设方面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是照搬照抄西方红酒文化形式。
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某葡萄酒公司举办的葡萄酒推广活动,邀请的是该公司称之为国际品酒大师级的人物,由这位品酒大师向参与活动的消费者讲解葡萄酒品鉴方法及配餐方式,在场人们手握刀叉边听边学。尽管有翻译配合,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难以真正理解这位品酒大师的具体含义,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干脆放弃刀叉改用筷子,他们觉得一只手端着酒杯、一只手用筷子就能将菜夹入口中,这样更方便。这是中华文化不同于西方的一种体现。
此外,西餐口味较中餐来说比较单一,因此在餐酒搭配方面也没有那么繁琐,但西餐要自己动手去调配,调配好之后,再搭配自己所选的葡萄酒,追求的是一种过程中的享受。
而中餐品种繁多,在葡萄酒配餐方面比较复杂,若从我们自身拥有的民族文化入手,那么葡萄酒在这方面的上升空间还很大,若是我们无视这种差异照搬照抄西方红酒文化形式,这不仅是强迫消费者,也是限制中国葡萄酒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解决好中国的红酒文化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其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问题。只有融入民族特性的红酒文化,才能在世界上与多民族、多国别的葡萄酒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世界上没有脱离民族特性的文化,有的只是与每一个民族的传统相联系的文化形式。如果一味照搬洋东西,把我们的葡萄酒文化搞得与国外一样,那么恐怕世界上的葡萄酒文化就很单一了。当然,国外的葡萄酒文化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学习并尊重各种文化,我们更需要具有民族特性的自主文化!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欧盟发布2025葡萄酒产量预测?
- 超百平方米新西兰展区:ProWine 2025的南半球风味
- 德国葡萄酒展团将亮相上海ProWine,持续加码中国
- 西班牙葡萄酒对美出口在7月已降7%
- 阿根廷葡萄园积极推进能源效率变革
- 产量缩减,品质可期:德国葡萄酒迎来2010年以来最低产量
- 意大利800余款葡萄酒运抵青田,备战第七届侨博会
- 同比爆跌28%!美国关税重创意大利对美国酒水出口
- 中国游客在澳葡萄酒旅游中消费居首
- 《欧洲葡萄酒旅游指数》发布——法国居首,意大利位列第二,西班牙紧随其后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