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简析葡萄酒的中国特色
2013-07-15 (来源: 糖酒网)
在进口葡萄酒走进中国餐桌前期,中国消费者一直沉溺于酒标上的外文字眼。不管瓶中葡萄酒的味道如何,只要是一瓶标有“Lafite”字样的葡萄酒就能让绝大多数人欣喜若狂。然而,随着中国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消费者从一味迷恋拉菲转至购买符合自己口感的葡萄酒,于是,交流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学会品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复杂的品鉴过程、陌生的品鉴词语让很多中国爱酒之人都望而却步。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正掀起一阵具有中国特色的品酒之风……
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他们品酒时的所想所说主要会集中在广义的层面。当喝到一款葡萄酒时,他们会用“甜”、“酸”、“果香”或者“紧致”等词语来描述。而对于稍微有点不满意的葡萄酒,他们通常会用“极干”、“单宁含量高”和“酒精含量高”等词来描述。这类词可以帮助中国消费者迅速了解一款酒的整体风格。图1为全球知名葡萄酒调研公司——葡萄酒情智(Wine Intelligence)公司总结出来的中国人喜欢用来描述他们喜爱的葡萄酒的词语。
除了上述广义的描述以外,关于葡萄酒的风格,也有更加详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描述。
尽管每瓶酒的风格各有不同,但是中国消费者趋向于用“细腻”、“柔顺”、“润滑”、“浓郁”、“清新”以及“易饮”等词来描述一款品质不错的葡萄酒。更多有关中国常见褒义品酒词汇。
此外,过于 “辣”、“涩”、“苦”的葡萄酒是中国消费者不愿意喝到的。虽然一定的“涩”可以帮助消费者辨认出瓶中的液体到底是葡萄酒还是葡萄汁。不过如果过涩的话,葡萄酒就显得很生硬。那么中国人通常会怎样描绘一款不满意的葡萄酒呢?
上述大都为对某款葡萄酒风格的描述,此外,笔者注意到,在喝葡萄酒时,经常有人因为分辨不出葡萄酒的香气而干着急,以为自己的嗅觉不如别人灵敏,此时,自卑的情绪充斥着整个品酒的过程。这也就失去了快乐品酒,悠然生活的初衷。而与此相反的是,笔者也经常会看到不少人轻轻摇曳手中的高脚杯,闻闻葡萄酒的香气,然后根据酒标上或者参考资料上的内容,振振有词、装腔作势地说出:“此款酒有黑莓(blackberry)、覆盆子(raspberry)和黑醋栗(blackcurrant)的香气。”
可是亲爱的读者请注意,大多数酒标上或参考资料上的香气大都是直接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有些水果我们根本就没吃过,有些植物我们根本就没见过,我们又怎么能说出这些“洋”香气呢?这并不是我们的嗅觉问题,而是文化空缺带来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我们不熟悉国外的常见香气,为什么不用中国人熟知的香气来描述葡萄酒中的香气呢?如“杨梅、山楂和玫瑰香气”是不是更令人容易分辨,品起酒来是不是会更轻松呢?
令人欣喜的是,据葡萄酒智情公司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正在慢慢使用自己熟知的香气和风味来描述一款进口的葡萄酒。那么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容易分辨出来的又有哪些香气和风味呢?图4为葡萄酒情智公司经过调研总结出来的“中国消费者喜爱的20种风味”。
从广义上描述一款葡萄酒的整体特点到略微详细地描述一款葡萄酒的风格再到细致描述某款酒的香气和风味,到处都开始呈现出中国特色。笔者相信,未来中国人品酒必然也会多了一份怡然自得。
上一篇:“双反”下国内葡萄酒企受惠有限
下一篇:洋葡萄酒价格远离泡沫回归理性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2025年上半年意大利葡萄酒出口呈不稳定,但幅度收窄
- 再获新助力!四位行业专家受聘伊犁河谷产区推广大使&丝路酒庄品牌文化官
- 榜单 | JS萨克林2025百大意酒榜单发布
- 两项葡萄酒团标征求意见
- 宁夏出台六项葡萄酒产业配套文件;新西兰知名有机酒庄挂牌出售
- 2026年度哈理德葡萄酒大奖结果正式揭晓
- 上半年主要精品葡萄酒产区价格普遍下跌
- 葡萄牙拟批准抗病Defensor葡萄酿造白葡萄酒
- 广东蓝带集团旗下葡萄酒厂宣告破产
- 宁夏国资委调研葡萄酒产投集团;欧盟批准三个葡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