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广东省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8月5日发布了肇庆蓝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鹰”)的破产文书。该酒厂由广东蓝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蓝带”)、美国KING公司、香港佳银于1996年合资成立。
彼时广东蓝带仍掌握“蓝带啤酒”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然而在商标转让之后,其葡萄酒、饮料、蒸馏水等业务近年来相继被吊销或注销,也标志着这家老牌酒企的逐渐谢幕。
蓝鹰采用美国原酒生产,2006年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天眼查信息,蓝鹰早在2006年便被吊销营业执照,时隔近20年的破产清算则是由政府发起的强制清算。
蓝鹰是广东蓝带跨品类的一次尝试。“广东蓝带在引进蓝带啤酒商标后,成功将其打造成了广东四大啤酒品牌之一。它或是想复刻蓝带成功的模式,再用蓝鹰做一个葡萄酒厂,才有了该笔投资。”有熟悉该企业的业内人士分析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蓝鹰最初引进了意大利葡萄酒生产线以及美国酿造技术,生产用的葡萄酒原汁也来自于美国,年产能可达2000吨左右。
中国商标网的商标注册记录可印证蓝鹰与美国酒厂的关系:在2000年8月7日-2010年8月6日期间,蓝鹰商标归属于美国加州的蓝鹰葡萄酒有限公司。由此可推测广东蓝带可能是获得了美国蓝鹰葡萄酒在国内的商标使用权,从而进行相关的生产销售。
有业内人士透露,蓝鹰葡萄酒出产过一款红、一款白,产品更多在国际市场销售,可能在肇庆本地也进行过销售。不过该款产品未像蓝带一样建立起知名度,有多名广州酒商对笔者透露,未听说过该款产品,市场上也未出现过公开的图片。
蓝鹰的经营早已出现问题,如2012年韩国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对包括广东蓝带、蓝鹰在内的公司进行了不良债权追偿,而在2014年蓝鹰已成为被执行人。
多家啤酒集团跨界葡萄酒遭遇挑战
广东蓝带对蓝鹰投资运营的失败有其所处时间段的限制。但近年来包括星座、百威、富士达等啤酒大企业,在葡萄酒品类上均未取得预期的收益,也反馈出啤酒企业跨界葡萄酒品类存在难度。
近期业内人士较熟悉的是:星座集团今年在业绩的亏损下,将罗伯特·蒙大维私人精选系列、伍德布里奇等葡萄酒品牌进行了出售。时间再拉长一些,则有百威停产罐装葡萄酒,富士达将富邑剥离等。
上述企业对葡萄酒业务的调整有自身战略调整的因素在,如星座集团是建立在2025财年葡萄酒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与公司总销售额上升3%形成对比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业务调整。
不过啤酒企业跨界葡萄酒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挑战。有业内人士指出,啤酒企业擅长的打法是投入大量资金、大量品牌广告,给到丰厚的渠道奖励,不断强化终端陈列和市场推广,而彼时葡萄酒则还未具备快消品的属性。因此啤酒企业的渠道、团队、营销等资源都不太容易向葡萄酒迁移,容易出现产品和渠道的错位。
从蓝鹰的破产清算,到国际啤酒巨头在葡萄酒业务上的频频受挫,都印证了跨界投资并非一蹴而就。啤酒与葡萄酒的市场逻辑、消费心智和盈利模式存在天然差异,单靠资本和渠道并不足以弥合。对于志在布局葡萄酒的啤酒企业而言,更长远的耐心、专业的团队建设,以及对本土消费文化的理解,或许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广东蓝带集团旗下葡萄酒厂宣告破产
- 宁夏国资委调研葡萄酒产投集团;欧盟批准三个葡萄新品种
- 从头部品牌到小标签酒,新西兰白葡萄酒“卷”成一片
- 香港:进口葡萄酒再下滑,国产酒逆势跻身前十
- 8月8日生效!美国对欧盟葡萄酒和烈酒加征关税或致20亿美元销售额损失
- 奔富法国产区全新力作,FWT 543赤霞珠西拉混酿红葡萄酒发布
- 官宣!意大利首批80 家酒庄确认参展第七届侨博会
- 有机葡萄酒2030年全球市场或达250亿美元,中国潜力几何?
- 普罗塞克在波兰赢得非农产品地理标志侵权案——美妆产品因滥用名称遭禁
- 长城葡萄酒助力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共话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