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三伏天 啤酒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2023-11-14 (来源: 糖酒网)
炎炎夏日来袭,想必你的夏日娱乐活动必有一项是:约一二死党,在路边撸串喝酒。感觉任何美味都不及冒着冷气的冰啤加上一串串诱人的烤串。然而提到啤酒我们就不能不提,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啤酒468家企业,累计生产4506.44万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0.1%,这组数据反映出,即便2016年啤酒企业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没能再回归连续数十年的啤酒产量的宝座。
而进入2017年以后,近几个月来,不仅中国啤酒品牌的产量有所下降,就连曾经作为“威胁”中国啤酒产量地位的进口啤酒的数据也不那么好看了。中国啤酒行业问题出现在哪了?
这是个固定的问答句,然而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从理性的数据上来看,中国消费者平均年消费啤酒量为32.4公升,这个数字乘以消费人口的计算结果,不是十几个零这么简单的。庞大的消费体量自然也不是某几家企业或者一个区域内企业能够满足的。冷静思考后,我们发现,曾经我们指责进口酒抢占了国产品牌的市场,曾经抱怨精酿啤酒分担了市场蛋糕这些观点,是多么的片面。
对于啤酒市场来说,真正决策市场导向的只可能是消费者。也正是因为消费者的眼界变广了,使国内的啤酒行业进入“零和竞争”,这是啤酒市场进入成熟的标志。当消费量开始趋于稳定,消费者从对量的追求满足后,自然就会加大对质的追求,无论是国产企业还是进口啤酒,甚至我们所说的精酿啤酒,都会将曾经的“扩量”转向品质与服务升级中来。这一点我们从现在推广一个品牌付出的费用越来越多可以感觉到,但消费者被越来越多的好奇吸了目光,很难造成对单一品牌的长久忠诚。大众消费市场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也就造成了啤酒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现象。
如果说十多年前的中国啤酒是走向“合并”,那么当今的啤酒市场则是在同类项中创造不同的价值。但无论怎样,啤酒这一品类在消费日常的需求中,不会被淡化出视野,只是从原来的品类形象,变成越来越重视品牌形象。这对中国啤酒市场来说,是利好的表现。
该二维码7天内(09-16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啤酒百科
- 精酿啤酒市场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 白酒和啤酒哪个热量高?
- 开封后的酒应该如何保存?
- 越贵的啤酒用的啤酒花越好?
- 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的区别是什么
- 工坊啤酒,啤酒界的“精酿”风
- 啤酒喝多了 能喝醉吗
- 干啤是什么啤酒
- 青岛啤酒的经典1903与纯生系列口感上有什么不同?
- 茶啤是什么,口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