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一开场就套近乎:我们是向家乡父老乡亲汇报演出来了
陈佩斯接受本报记
本报讯 “4年前就该带着《阳台》来了,石家庄是我老家,我‘家’(编者注:陈佩斯祖籍河北宁晋)离这儿不远,我们这也是回家乡向父老乡亲汇报演出。”昨天下午,晚报“星光大道”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明星——即将携舞台喜剧《阳台》亮相石家庄的著名笑星陈佩斯,一句亲热的开场白立刻使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阳台》是继《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之后,陈佩斯“舞台喜剧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该剧将于5月27日在石家庄河北会堂上演。5月5日“晚报星光大道将迎笑星陈佩斯”的消息见报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短短两天的征集期内就有一百多名读者报名,最终年过八旬的金永盛老人、河北医科大学大三学生赵鑫等15人,昨天成为与陈佩斯面对面的幸运读者。
昨天下午活动一开始,晚报负责人张振江首先致欢迎词,他说:“《燕赵晚报》作为河北的主流媒体,为读者办报是我们始终如一的理念,此次燕赵晚报作为《阳台》石家庄演出的媒体主办,就是想将当前国内最优秀、最热门的演出介绍给石家庄市民。”对此陈佩斯连连致谢,祖籍河北的他立刻利用这一优势跟大家套起了近乎,“别人都是进京演出,我们这次是回家向家乡父老汇报演出。”
陈佩斯的随和风趣立刻拉近了他与读者的距离,随后的见面会上,读者们轮番上阵各施奇招,表达着他们对陈佩斯的关注和支持:有的送上自己制作的刻有陈佩斯肖像的工艺品,有的称全家人都托他给陈佩斯带个好,还有的则好奇陈佩斯为何常年是光头……陈佩斯则来者不拒,或诙谐或认真地回应每个读者的发问。
一个多小时的见面会令陈佩斯和读者都意犹未尽,活动结束后陈佩斯告诉记者:“跟家乡人聊天就是自在。”而读者众口一词:“喜欢小品和电影里的陈佩斯,曾给我们带来无数快乐,面对面接触则让我们发现了他的另一面。感谢晚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真实、如此可爱的陈佩斯。”
【专访】
陈佩斯:我们没骗过观众
陈佩斯,我们熟悉他的电影,《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少爷的磨难》等等;我们熟悉他的小品,《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等等;现在,我们可以熟悉他的舞台喜剧了。昨日,陈佩斯做客晚报,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为家乡文化感到高兴
记者:很长时间见不到您,读者们最关心的就是您现在在忙什么?
陈佩斯:除了演出之外,还在准备下一部新戏。新戏我们更加注重台上和台下的交流,和观众互动比较多是这部戏的特点。
记者:这次带《阳台》到石家庄演出,说说您的感受吧。
陈佩斯:4年前就该带《阳台》来了,机缘不巧,今天终于来了。这次来这我知道河北在做《黄粱梦》,这比我来演出还要高兴,这是一部传统剧目,声光电等先进的舞台因素全部利用上,感觉我一下矮了半截。
“我们没骗过观众”
记者:大家最熟悉的是您的小品,您是怎样开始创作舞台喜剧的呢?
陈佩斯:当初我和知青们一块上山下乡,4年后考到八一厂。从跑龙套开始,演个匪兵一演3年,在舞台上是什么都做。之后拍电影也是从匪兵开始(笑)。后来走戏剧也是一点点摸索,喜剧很难,没什么可借鉴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阳台》综合了许多小品的经验,小品完成不了这么多人的命运。人都在进步,总不能让一个大老爷们儿再睡摇篮,那不就成装孙子了?(全场笑着鼓掌)
记者:现在文化演出不好做,容易赔钱。
陈佩斯:石家庄的文化演出市场刚起步,很多人还没建立起文化消费的概念,这都不怪大家。我们也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观众如果不买账我们也走不到今天。在北京我们一直没有主流媒体宣传,全靠口口相传,我们没骗过观众,做买卖讲诚信太重要了。
电影电视暂不考虑
记者:刚才发布会上您也谈到,拍电影或者电视剧会更省力。那您为什么还在坚持演舞台喜剧?
陈佩斯:有些事情只有你亲力亲为才能享受其中的美妙。
记者:那您会不会觉得很累?
陈佩斯:不会。因为喜剧和其他剧种不一样,喜剧是演出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没有观众笑声的参与,喜剧就不会成为喜剧。所以,整个喜剧都是在和观众的互动中,相互作用完成的。这是电影、电视,包括其他舞台门类所没有的。
记者:现在电视里的情景喜剧很多,有一些观众也很喜欢。您有没有打算也拍一部情景喜剧,让观众一起乐一乐。
陈佩斯:要有我早做了……(笑)
记者:看来您还是更喜欢和观众面对面的演出。
陈佩斯:对,我还是更喜欢这个。
记者:现在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您当初拍的喜剧电影也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您有没有打算再杀一个回马枪,再回到大银幕给观众一个惊喜?
陈佩斯:我们那时候的电影市场也不错。只是到了商品交换环节,到了钱和票证的转换上,就有很多问题。瞒票、挪票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事情我们控制不了。虽然当初我们的电影票房特别好,但是我们拿不到。没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有一些部位“梗阻”了。所以整个“肌体”也就越来越瘦,我呢,也就别跟着一块死了。
记者:当初您父亲陈老爷子和您搭档,大家都非常喜欢他。现在读者也很关心老爷子。
陈佩斯:谢谢大家的关心,老人家身体还不错,只是年事高了,不能让他出来演戏了,也不敢让他出门走动。读者们的关心我一定带到。
记者:作为河北的老乡,现在回家演出,您最想对观众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陈佩斯:舞台艺术有它独特的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
【现场】
晚报帮读者圆梦
陈佩斯和读者相见欢
镜头一:激动
“我代表我们全家以及全校的同学来的,太激动了,希望您能继续拍出深刻的喜剧电影,顺便祝您身体健康。”来自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大三的赵鑫,从小就喜欢陈佩斯的小品和电影。陈佩斯听后笑着说:“我就爱听这话,哈哈。当时就有人想把《托儿》拍成电影,但我觉得不好。舞台艺术有特殊魅力,做电影感受不到观众,不能与观众同呼吸。在舞台上我们可以号着观众的脉走,尽管这两个小时很累,但很享受。”光是聊天还不算,赵鑫从他的大背包里掏出了7个本子:“我宿舍的知道我能见陈佩斯老师后,今天早上特意一人买了一个新本,让我来签名。我都没敢到处说,不然全校都得找我要签名了。”
镜头二:心动
同样是大学生的周航,正在河北大学艺术设计系读大四。头天还在保定的他为了这次见面会专程到了石家庄,他最好奇的是陈佩斯怎么老是光头啊,一听这话陈佩斯乐了,“留光头是自然条件不好,土地比较贫瘠,粮食欠丰收,干脆就不种了,跟做电影一样,不种了。”邢台的樊克俊也是一大早专门赶到石家庄的,“很早就喜欢您,您什么时候来邢台演出啊?”陈佩斯也是非常爽快地答应。樊克俊告诉记者:“以前去北京看过陈佩斯的话剧,但毕竟没这么近距离交流过,真的感谢晚报办这个活动,算是圆了一个梦吧!”
镜头三:感动 来自石家庄的李军航还特意送给了陈佩斯一份礼物,“从晚报上得知陈佩斯要来,我就花了两天时间在酒瓶子上刻了幅他的肖像。这个技艺叫瓷刻,是我的业余爱好。”李军航告诉记者他专门找了陈佩斯祖籍所在地产的酒——邢台泥坑酒的酒瓶,“陈佩斯肖像图案是我一年前搜集的,当时就觉得表情很生动,刻出来效果好。这次完成后我自己也比较满意,有意思的是这时候我才发现这幅肖像恰好是即将在石家庄上演的《阳台》的海报,你说巧不巧?”当李军航将这件特殊的礼物交到陈佩斯手中时,陈佩斯立刻站起来双手接过,“谢谢、谢谢,这个太有意义了,一是正好刻了我们这个戏的照片,二来是我的家乡酒啊!”说完他双手晃了几下酒瓶,然后冲着李军航一本正经地大声问道:“酒呢?”一下子全场都乐了。 本版撰稿 记者 尹雪松 冯楠 黄蓥 侯琳 本版摄影 记者 尉战魁 |
来源:中国糖酒网信息中心
1、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请找我!
2、产品太多挑花眼,请找我!
3、初入此行业很迷茫,请找我!
4、联系不上酒企业,请找我!
5、我有尾货要处理,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