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我国进口食品的质量并不都那么“美好”
2015-12-15 (来源: 糖酒网)
我国已成为全球大的食品农产品进口国。相比国产食品,不少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更加信赖,有的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然而,进口食品的质量并不都那么“美好”(食品招商)。
国家质检总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仅今年10月,就有17批次来自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进口葡萄酒不合格。进口橄榄油的不合格问题亦十分突出,前不久意大利多个品牌橄榄油被查出“掺假”。究竟有多少进口食品存在问题?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的问题食品多?哪些进口制造商登上了黑榜?进口食品问题主要出在哪里?
在12月1日用数据分析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年前11月的国内不合格食品信息后,《新食品》周刊把目光又聚焦到进口食品上,近日再次联合同花顺数据中心,对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局官网上公布的今年1至10月进境不合格食品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达2350批次,已被退运或销毁。其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不合格食品多,达到601批次,仅10月就检出了76批次。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正在建立严格的进出口食品监管制度体系,同时探索跨境电商背景下的食品监管新模式。
●进口不合格产地之
中国台湾地区和欧盟不合格多
同花顺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统计显示,从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产地上,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局披露的不合格进口食品中,排在前十名的产地分别为: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泰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法国和德国,被披露不合格进口食品的次数分别为601批次、151批次、147批次、122批次、111批次、108批次、102批次、90批次、81批次和76批次。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前十名产地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共1589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总数的67.6%。
产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不合格食品多,占25.5%,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成为进境不合格食品的“重灾区”。去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多次发布台湾食品警示通报,如台湾糖果违规使用甜味剂,台湾永和豆浆被检出转基因成分的质检信息等。
对于台湾地区进口食品不合格问题突出,作为口岸食品监管部门的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此前表示,“违规添加”成为台湾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元凶”,主要包括三类,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违规添加保健品药材、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等。
另外,产自欧盟国家的不合格进口食品达579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的24.6%。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在发布的《2010-2014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状况白皮书》里提到,2010至2014年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中,来自欧盟的批次多,约占总数的29.3%。
●进口不合格食品类别之
进口饼干问题多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检出过不合格的情况,其中不合格次数前10位的类别为:饼干、饮料、酒、乳制品、糖、鱼、粉、茶、麦片、巧克力,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63.4%。
饼干、饮料、酒是不合格类别的前三名。其中,进口饼干不合格多,高达243批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及标签不合格等,是其主要原因。紧随其后的是饮料,有230批次,大多集中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印度尼西亚企业TINSHINGHONGBIRD’SNEST&GINSENG生产的多款饮料超范围使用偶氮玉红。
备受国内消费者推崇的多款进口葡萄酒榜上有名。比如,产地为意大利的“蓝色基奥域罗莫斯卡托低醇起泡葡萄酒”、产地希腊的“克拉提斯红葡萄酒”,均因铜超标被退货。来自阿根廷的“索卢纳马尔贝克红葡萄酒”、“索卢纳赤霞珠红葡萄酒”,以及澳大利亚的“天瑞摩尔克里克西拉红葡萄酒2012”,则存在标签不合格。
消费者迷恋的进口乳制品(包括洋奶粉、进口牛奶等)也有171批次上榜,排在第四位。
今年以来,多款新西兰的奶粉及奶制品就登上不合格榜单。其中,由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进口、新西兰“FONTERRA LIMITED”(恒天然集团)制造的两批共150千克的脱脂乳粉,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新西兰Green Valley Dairies Ltd公司的三个批次嘉仕堡巴氏乳大肠菌群超标,2265公斤全部销毁;珠海市澳诚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新西兰学生高钙营养配方奶粉,标签不合格被退货。此外,EASIYOPRODUCTS公司生产的希腊椰子味酸乳粉、经典夏日水果味风味酸乳粉超过了保质期。
●进口不合格食品制造商之
多个进口知名品牌也不合格
在进口不合格食品信息中,有21家食品生产企业被披露的不合格批次数在10次(含)以上。排在前十名的进口制造商里有4家来自中国台湾地区。
台湾鑫耀生技有限公司今年已被拦截检出30批次不合格,其生产的螺旋藻蓝蛋、膠原红海藻粉、必慧龙菠萝酵素固体饮料、优之元红海藻味固体饮料等多款产品,存在水分超标、菌落总数超标、品质不合格等。
意大利ALISS.R.L.公司生产的卡萨芮娜迪去皮番茄、干西红柿、切利尼奥拉腌制无核橄榄等多款产品均超过保质期。马来西亚企业Wonderful Creamery(M)SdnBhd的妙得酷巧克力味冰淇淋等多款冰淇淋被查出大肠菌群超标或超限量使用柠檬黄。日本ITSUKIFOODSCO.,LTD.公司生产的多款日式乌冬面超限量使用二氧化硫。
新京报记者还发现,不合格进口食品名单中不乏知名品牌的身影:来自美国的亨氏番茄汁还未入境就已超过保质期;上海宜家家居从瑞典进口的两批次斯耐普斯风味伏特加因未提供所需证书,被销毁;韩国的农心牌辣味虾条包装不合格;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从日本进口的彩色糖果怀旧系列、风味奶酪爆米花、红茶味曲奇饼干,以及从韩国进口的薄荷味木糖醇糖果,则均因超过保质期被销毁。
由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的多批次食品被检出不合格,包括从泰国进口的都乐什锦果肉果冻被检出日落黄超标,从美国进口的普斯蓝莓谷物早餐麦片水分超标,从比利时进口的阿斯达松露状牛奶味巧克力未提供所需证书。
●进口不合格原因之
标签和微生物污染问题多
同花顺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进口食品被检出不合格的前十大原因是:标签不合格、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超过保质期、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水分超标、未提供所需证书、霉菌超标、品质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这10类不合格食品为1282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54.6%,超过一半。
此外,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砷超标、超范围使用苯甲酸、铜超标、违规使用化学物质酸性红、山梨酸超标的现象也不少。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菌落超标、大肠杆菌或霉菌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出现腹泻,霉菌超标的危险性、毒性更大。
另外,水分超标也会导致食物中的易繁殖,缩短食物的保存期。包装不合格会影响食品的保存期。而重金属砷超标,可能直接对人体产生毒害,造成肝、神经、生殖系统损害,“砷的毒性很强,甚至可能导致风险”。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剂,但超范围使用会加重脏负担,损伤。酸性红则是一种工业染料,不能添加到食品中,伤害食用者的肝。
上一篇:奥地利特色食品逐步抢滩中国市场
下一篇:廊坊市全力打击食品犯罪颇有成效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OATLY推出粉椰植物饮料;卫龙推出高纤牛肝菌魔芋
- 越南腰果:中国进口量反超美国,出口均价达近年最高点
- 金童食品新食产业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即将投产
- 三只松鼠西南供应链集约生产基地10条产线,投产在即!成本将节约近2000万
- 美团首家硬折扣超市将于8月29日开业
- 大窑吨吨瓶升级上市;汇源就公章冒领事宜发郑重声明
- 康师傅特别特鲜泡面;统一榴莲火鸡面
- 投资5亿元 清美食品七厂开业投产
- 康师傅上半年营收超400亿元,净利增两成!!
- 雀巢旗下Vital Proteins推出首款即饮奶昔;皮爷咖啡回应关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