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近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宣称不仅能有化妆品功能,还可以直接食用。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在当前主流电商平台上,以“可食用”“口红”等关键词搜索发现,还真有不少这样描述的商品在售。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某电商平台截图。
贴上“可食用”标签用意何在?
“食品经口进入并由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在使用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都与作为化工产品的化妆品完全不同,因此,‘食品级’化妆品这个说法并不成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青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南开大学医药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华琳认为,把化妆品描述成食品,这是鱼目混珠、碔砆混玉的行为。化妆品不应宣传食用用途,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只不过是商家进行营销的噱头,普通的化妆品贴上了“可食用”的标签之后,目的大都是为了抬高价格、增加销量。
“‘纯植物’‘’等化的词语属于《广告法》明令的禁用词,化妆品宣传不能含有类似词汇,与此有关的‘安全’‘保证无刺激’‘比食品还安全’等词语更是被禁止使用。”王青斌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不法商家投机取巧,利用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化妆品的迫切心理,玩弄文字技巧,用“食品级”化妆品引发消费者联想,替换了已被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纯植物”等概念,属于钻政策监管的空子,企图发不义之财。
“食品级”化妆品为何涉嫌违法?
“‘食品级’化妆品是个伪概念,将其作为商品的广告宣传语,属于典型的虚假广告,显然违法。”王青斌说。“‘食品级’化妆品这一说法听上去诱人,但实际上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用在广告当中,就构成了虚假广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颖表示。
刘俊海表示,今年以来,多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发布消费提示,称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的概念。但这显然还不够,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打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源头,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坚决落实化妆品管理制度,褪去“食品级”化妆品的伪包装。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不法商户利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物,侵害消费者利益,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理当严惩。涉及虚假宣传产品效果的广告,首先要没收广告费用,再处以三倍到五倍的罚款,如果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宣传的,亦要对平台予以处罚。
王青斌建议,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将“食品级”“可食用”纳入化妆品广告禁用语。
消费者权益如何维护?
为何很多消费者轻信了化妆品的虚假广告呢?孙颖认为,主要是因为大家平时过分追求“”“无添加”等说辞,对化妆品的绿色安全性抱有过多期待,不能科学理性地加以区分和判断,让部分不法经营者钻了空子。
孙颖表示,消费者如果上当受骗,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进行举报,提供违法线索。如果造成实际损害,消费者可以直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者向起诉解决争议。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目前我国规范商品名录中并没有“食品级”化妆品这个提法,如果发现此类的虚假广告宣传,一定要擦亮眼睛,坚决不要购买。
如果有人误服标有“食品级”化妆品致病,商家应担有怎样的责任?王青斌告诉记者,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相当明确,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依据相关规定,商家要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原标题:《【提示】“食品级”化妆品真的能吃吗?》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雀巢旗下Vital Proteins推出首款即饮奶昔;皮爷咖啡回应关店
- 好丽友推出辣条味呀!土豆;乐事小黄人系列乐事无限罐联名包装新上市
- 煌上煌:拟收购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
- 五大新品集中亮相 洽洽食品全速推进品类创新
- 洽洽食品重磅推出五款新品;星巴克月饼开启预售
- 全美餐饮协会致信美国政府,反对拟议食品和饮料进口关税
- 洽洽2025新品上市发布会圆满落幕
- 周黑鸭新品上线山姆会员店;白象上新汤好喝麻辣鸡汤面
- 瑞幸上新乳酸菌美式和乳酸菌冰茶;光明乳业联名大白兔推出大白兔迷你雪糕
- 柬埔寨上半年腰果出口额突破7.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