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探析“洋啤酒”发展的瓶颈
2015-12-23 (来源: 糖酒网)
“这啤酒便宜啊,德国的,一听还不到6块。”在长春市南湖大路某超市的啤酒柜台边,一对夫妻在进口啤酒柜台驻足5分钟,后打消买国产啤酒的念头,拿着5听标有“进口”字样的某德国品牌啤酒付了账。该超市啤酒展区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年初到现在,进口啤酒在啤酒柜台占比越来越高,因为价格与国内品牌啤酒相差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选择进口啤酒(洋酒招商)。
中商产业研究院和中国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月~8月,中国啤酒行业共生产啤酒3479.23万千升,同比下降6.12%;另一方面,在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月~8月,中国进口啤酒36.31万千升,同比增加65.7%。一降一升,已经连续增长20多年中国啤酒行业正面临“洋对手”的强烈挑战。
从燕京、雪花、青岛三大啤酒巨头的半年报来看,啤酒行业整体下滑的态势在二季度有所扩大。截至2015年6月,国产啤酒产量已连续13个月下跌,为近20年出现持续负增长。
从数据看,中国啤酒行业正处于低迷期,并经受着“洋啤酒”品牌的冲击。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近年来,进口啤酒的畅销与国产啤酒增速放缓形成了鲜明对比,进口啤酒已开始冲击国产啤酒市场,尤其是在中高端啤酒市场上。不过进口啤酒大规模涌进,对国产啤酒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国产啤酒相对进口啤酒大的优势在于价格和渠道上。虽然随着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进口啤酒的价格空间越来越大,但国产啤酒的渠道优势还在。对于国产啤酒来说,想要在今后的竞争中保持继续保持优势,首先仍是控制生产成本,一步优化渠道建设。再就是,可以借此机会学习进口啤酒先进的酿造工艺和生产技术,加速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线,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梁铭宣认为,当前洋啤酒发展还需要突破两个瓶颈:一是国内洋啤酒品牌众多,琳琅满目,消费者对洋啤酒品牌认知度有限,难以辨别质量优劣,洋啤酒想要在中国市场上树立品牌、形成大规模的市场难度较高;二是相对国产廉价啤酒,洋啤酒的价格依然偏高,度数高,大多数长期饮用低浓度、口感清谈的国产啤酒的消费者,一时难以接受洋啤酒,产品本土化也是洋啤酒的难点。
上一篇:2015年洋酒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下一篇:洋啤酒的包装吸引消费者购买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