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好山好水出好酒,名酒传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贵州产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来就是白酒的生产和销售大省。“国酒茅台”一枝独秀,担负着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者,更有黔酒系列产品宛若众星捧月,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贵州黔酒秉承茅台酒的经典酿造工艺,顺应现代消费者的口感变化,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研制和开发出柔和酱香型、柔雅浓香型新品白酒,以满足不同消费群的消费需求。这既是对贵州酒文化归宿的一次寻根,也是对贵州酒文化体系的重要贡献。
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获得了市场及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贵州省商标”、“贵州省产品”、“中国酒都十大质量奖” 等荣誉称号;其中“黔酒1号”、 “黔酒窖”藏、“台乡酒”等产品深受市场及消费者青睐。
黔酒窖典藏:53°,微黄、清澈透明、酱香突出、酒体醇厚、较丰满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
为什么优质酱香酒大多数都是53°,这个酒精度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吗? 这还得从酱香酒的酿造工艺来说起,因为酱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要经过2回投料,八轮发酵,到9个月出酒率都还不到30%,接酒55到60度,储存期一般3年以上,所以成品酒只能达到53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酿造工艺造就了黔酒窖酱香酒53度的优质口感,53度的黔酒窖是口感最醇厚的,53度的黔酒窖喝起来优雅细腻,回味悠长。
浓度53度左右是酒精和水缔合最牢固的浓度,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最牢固。加之酱香型酒的贮存期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酱香型白酒浓度稳定,这在所有国内外蒸馏酒中也是的。一些低度酱香型酒存放若干年后,酱香依然浓郁,也是酒精浓度稳定的缘故。酱香型白酒健康。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科学实验:53.94ml的酒精加49.83的水,混合物体积不是103.77ml,而是100ml。就如同这杯黔酒窖酱香酒,只有53度的时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才缔合得最牢固,才显得如此的稳固与持久,任岁月流逝,却历久弥新。
黔酒窖53°,那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回味人生,如果背负的太多,脚步则过于沉重,如果挂念的太少,行走则漂浮不实。五十三度,如同黄金分割点,不取正中,不是左右一样,却是构架得如此协调。
黔酒窖53°,是以时间来界定的标准。先辈们恪守着正宗七轮酱酒工艺,用最原始的感受来传承,我们对于五十三度,不是发明,而是发现。
黔酒窖53°,是几千年酿酒得出的文化结晶、这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然的形成。经过长期贮存,所以缔合更加牢固。这也充分证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对人体的刺激越来越小,越有利于健康也是可想而知的。
黔酒窖53°,这是时间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还是那句话,冥冥之中,我们有所注定,一切只有到达刚刚好的那个度,才是。
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处茅台镇,的酿造环境,世代相传的酿造工艺,都是得天独厚的企业之本,当浮华褪去,人们对品质需求的重新回归,酱香型酒便成了的选择。好酒,需要天道,也需历勤,需要坚守,也需与时俱进,品质酱香,是黔酒酒业始终如一的标准。
男人心中永恒的一瓶好酒,53°黔酒窖!!!
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国营仁怀县台乡窖酒厂,2012年,发展成为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酿造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茅台河谷中心茅台镇、鲁班镇、 五马镇三地,厂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年产优质酱香型酒8000余吨。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为目标,井始终如一地坚守这一原则,正是这种高标准的自我要求,黔酒股份公司的产品获得了市场及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贵州省商标”、“贵州省产品” 等荣誉称号。
企业发展历程
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国营仁怀县台乡窖酒厂,是上世纪90年代前规模的地方知名企业,1997年国企改制更名为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乡巴佬酒厂,以“乡巴佬酒”为主 导产品开拓发展市场并获得 了迅速、巨大的发展,由一个改制后的艰难企业一跃成为仁怀市地方十大规模民营企业,2008年,乡巴佬酒厂成功收购了具有较长历史的前贵州民族酒厂,极大提升了乡巴佬酒厂的产能,企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2010年 发展成为拥有5家实体企业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乡巴佬酒业集团。为响应贵州省委省政府“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战略部署,促进贵州白酒又好又快地发展,2012年初,经过整合的乡巴佬酒业集团正式更名为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一个以企业机制变革为基础,创新经营和管理模式,营造更好适应未来白酒市场竞争的氛围和要素的新企业的诞生。
董事长感言
酱香型白酒作为我国白酒行业的一大传统香型,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工艺独特,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特别是近年来,酱香型白酒的优势被广大消费者逐渐认可,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快速增加,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和广大消费者消费需求。这些年来,我们黔酒股份茁壮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中,规模不断壮大,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黔酒股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适应未来白酒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思想和体制,从品质、品牌、人才、市场、营销、管理等综合层面,进行大胆创新,力求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消费者。
岁月流淌中,赤水河从远古走向了未来;时光飞逝中,留下的往往只有时代的背影和美酒的芳香;于是乎,人们留下了深入浅出的谚语—“酒是陈的香”!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白酒历史长河里,它是一朵独特的奇葩,天赋自然、人杰地灵,造就了它的历史传奇,它是中国白酒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它是世界上至今保留的蒸馏酒酿造工艺和产地,这就是酱香型酒,这就是茅台镇。
茅台镇酱香型酒在的工艺技术和特殊功能,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制酒过程需经九次蒸煮“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接酒是其独特。
其中同温制曲和高温对接接酒对白酒工艺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储存是酱香型酒网络形成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白酒行业独具特色。精妙绝伦的勾兑技术!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洒体。
独特的空气、气候、地埋、水文环境使茅台镇酱香型酒不能异地生产。
酱酒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口口相传着一段口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千锤百炼,是为金沙!这段口诀中的“曲”原料为小麦,“沙”原料为高粱,正是这两种大自然馈赠的天然作物,成就了诠释中国白酒味道的酱香型白酒。
53°黔酒窖,以及茅台酒在内的所有酱香型白酒,均是采用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附加物的前提下,纯粮发酵、自然酿造。贵州本地所产糯高粱虽产量低,但与其他产区高粱相比,颗粒坚实饱满,淀粉含量高,十分有利于酱香型白酒多次蒸煮翻烤的技术标准,而金沙正是贵州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是优质农作物的提供,赤水河流域生态良好、温度适宜、四季分明,酱香型白酒有着众多由古至今传承不变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工业化的今天近乎苛刻,但正是这样的苛刻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甚至不可超越的价值。酱香型白酒最重要酿造原则可以可以概括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项又一项的严格规定,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韵味。
酱香型白酒更是将储存的作用发挥到了,经过一年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挥发不利因子,产生有利因素,再行进行勾调。
酱香型白酒的陈酿必须要在陶坛中才能实现,因为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有效排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辛辣味减少,增加酒的芳香,陈酿过程总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与酒通过陶坛融合,产生陈年老香。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过程后,酱香型白酒才能进入沟调过程,酱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即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来进行勾调,勾调过程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香味均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
时间给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酱香型白酒的奇迹就是在时间的沉淀中产生的无穷魅力,在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完全诠释其中的奥妙所在。
53°黔酒窖,53度是茅台酱香型中各种物质成分缔合最紧密、最融洽的度数。在酒精浓度53度的时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结合最紧密,也就是水酒的各组分之间由氢键建立起来的联系最牢固,所以这个度数的优质酱香白酒没有水味,低了有水味高了又比较烈。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
53°黔酒窖,53度更稳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有朋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再配上53°黔酒窖,一定会让你的倍有面子,贵酒献给生命中的贵人,选53°黔酒窖,一定会让你的诚意得到更加深动的体现!
张方利,祖籍重庆铜梁。
曾祖父张祖文,少时拜师酿酒,技艺捻熟。其时,仁怀地域酿酒业已经非常兴旺,茅台独步天下的酿酒技法日臻成熟。某日,曾祖父偶得“茅台烧春”一饮,不禁大为惊叹,遂起探索酱香酿造妙道之念,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举家入黔,落业贵州仁怀鲁班场,精研酿酒技艺。将茅台工艺与铜梁技艺融会贯通,博采众长,酿酒秘法传至张方利。张方利建“黔酒文化博物馆”, “黔酒茅村民俗馆”,“中央红军鲁班场战斗遗址陈列馆”,“八大民主党派同心馆”,塑“始祖张挥”像,借祖号立“天禄酱香”归宗立派,以传后人。
张方利荣获“黔酒大师”称号
曾祖父张祖文带着独门酿酒技艺和年方九岁的祖父张德富举家入黔后,置地兴家,数年勤苦,家境逐渐殷实,到三十年代,已年产粮食300担,于是租房酿酒,重操旧业,将“挥公家酒”的酿造技艺与茅台的酿造技艺有机融合。来自重庆铜梁的酿酒技艺与贵州本土沿袭千年的传统酿酒工艺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挥公家酒”品质得到不断升华,口碑日盛,每到出酒之时便一售而空,遂将原租用的酒坊买断购入,扩大规模,几代张氏先人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生产、技术、工艺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与提炼,“天禄酱香”酿造出的杯中尤物由于品质上乘,正好印证了“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俗语,誉满仁怀而远销邑外,“挥公家酒”俨然成为鲁班场的一块金字招牌。
公私合营,“挥公家酒”并入了供销社,后转入食品站,祖父和二祖父继续从事一生挚爱的酿酒工作,至到退休仍醉心于酿酒技艺的探究。父亲虽然是财院毕业从事财务工作,但在家族酒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参与感、仪式感、文化感唤醒他对家族酿酒文化和技艺的尊重,以及自己对舌尖的体验那一份热爱和沉醉,在使命与爱好的交织,技艺与情怀的缠绕下,几代人积累的酿酒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入黔逾百年,张氏子孙谨遵《张子家训》:“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心人。美酒酿成缘好客,教子收书散千金。闲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张方利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百忍传家”哲理告谕自己和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酿酒为业,支脉人丁兴旺,财富亨通,为鲁班望族之一。
黔酒股份异军突起
1962年10月,在浓烈的酒香中,一个日后勾勒和影响仁怀酒业版图的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今天的黔酒大师,“天禄酱香”酿制技艺的集大成者、黔酒股份公司——张方利。
张方利的童年和少年,和大多数人别无二致,小学、初中、高中,一切按部就班。1979年,张方利高中毕业,当时的招生体制是大学、中专单项选择制,过了中专线因未填志愿,继续读书的愿景落空了,按照当时的体制,张方利顺理成章地顶替祖父进入鲁班食品站工作。上班天的工作就是制曲,是的,正是这一天的工作体验,复苏了一个考场失意者的灵魂,制曲这一道道工序,是一道道含纳中华神奇与古朴、自然与人文、现代与时尚、前沿和传统的风景。他暗下决心,眼神坚毅地望向远方,心中喃喃自语:制曲是一道风景,酿酒是一片广袤天地,在这片广袤天地上,一定要留下我张方利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行动践行企业使命,用情怀回馈父老乡亲,黔酒股份在收获发展带来硕果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历年来在精准扶贫,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为边远村寨修建桥梁、大力支持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捐资累计数百万元,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公司连续14年获得“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称号,并屡获“贵州省A级纳税信用企业”、“生产标准化企业”、“仁怀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酱香型白酒酚类物质技术研究合作单位”、“贵州酱香型白酒标准化体系起草单位”、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实习实践基地”等殊荣。张方利连续四届当选为仁怀市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委;历任遵义商会常委、执委;仁怀商会副会长、鲁班商会会长;仁怀市张姓联谊会会长、贵州张姓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张姓联谊会副会长;2016年荣获中国贵州首届酒业大师黔酒大师称号。
时光悠悠,赤虺奔流,一叶心舟于长河里迭荡;青山隐隐,掬几丝山泉,洗如钩岁月;绿水潺潺,抚一卷秋词,洒无数遗芳。
茅台曾是一片蛮荒之地,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文明的脚步与这群山众壑里的农耕不断融合,它遵从必然历史惯性,野蛮而又规律地演变生长,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濮酿文化。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这片河谷,有着千年酿酒文化和盐运文化的茅台显得早慧而又晚熟,——晚熟者鼾声如雷,早慧者跃跃欲试。然而——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恣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茅台的春天来临!商业大潮闸阀被打开,冲破了过去由闭塞带来的眼界屏障和地域局限筑成的长堤。它漫长而曲折,沿途险滩峭壁,风景壮美。酒业版图瞬息万变,一个个传奇酒企崛起,“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局面逐渐形成,涌现出一个个如“茅香” (茅台集团)、“天禄酱香”(黔酒股份)、“曹派酱香” (古镇酒业)、 “六一居士酱香”(汉王酒业)、 “皇祖酱香” (远明酒业)、“圣武酱香” (夜郎古酒业)、 “人皇酱香” (君丰酒业)、“三槐酱香” (财富酒业)等各具特色的酒业流派。——他们,凭持着“酱香流派”这一“酒文化”与茅台集团一起,构筑成了享誉世界的十大白酒产区。诸如李武、曹本强、欧杰、任远明、余方强、佘小兵、王洪利、汪洪彬、曾宪芬、陈果、宋首秋、何文生、张惠、程猛等行业风骚的酒界企业家不忘初心,浪遏飞舟,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成为酒业长河中的弄潮儿。他们,必将载入茅台酿造技艺这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册!
黔酒股份部分酒品牌及荣誉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自然内蕴这样的理念,就会有这样的文化自觉。“未来不在需求的头部,而在于无穷长的尾巴”,张方利就深谙一个企业的内力在于企业文化的建树与积淀——
“黔酒文化馆”、“黔酒茅村民俗馆”把酒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提升了黔酒文化的品位。“中央红军鲁班场战斗遗址陈列馆”耗资巨大,似乎与一个酒企没有多大关系,但这一非凡之举正彰显了这个企业家不忘来路,心怀党恩的博大情怀,而且把红色文化与黔酒文化的渊源交织在一起,为黔酒文化增添了耀眼的异彩。今黔酒股份已然成为白酒质量与健康体系控制中心的“三地三馆一中心”规模白酒示范性企业。成为“仁怀市十大规模民营工业企业”及“仁怀市十大白酒工业企业”和“仁怀市十大质量奖企业”,经济效益和纳税额名列民营企业前茅。
“天禄酱香”历经数代人的智慧和汗水、总结和提炼、禀赋与操守,铸就了高品质的液体黄金,修成了超凡脱俗的大气,出落得更加华丽尊贵,其博大精深的酿造工艺,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期储存、精心勾兑”。根据对张方利董事长采访,笔者将张氏家族的酿酒传承史梳理记载于后,以期读者对张氏家族的酿酒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天禄酱香”的早期雏形“挥公家酒”“自清末民初传承至今已逾百年,代张祖文、第二代张德富、第三代张留轩 、第四代张方利、第五代张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工匠精神贯穿始终,创造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酱香门派的核心技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对“天禄酱香”酿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正可谓:赤虺东流去,茅台盛誉扬。匠心凝玉盏,天禄自腾骧。
铸造品牌拥抱互联网
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到底多重要?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意义早已不再是表面荣光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其核心技术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体现。张方利深谙有容乃大、百家归道的道家文化内涵,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亦领悟到企业文化软实力对于企业发展不可缺的重要性。这里不妨引用张董对于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原话,“在仁怀做酒,要保护好茅台酒的知识产权,茅台的地位至高无上;自己在着重于自身质量、打造品牌的同时,要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支撑,诚信、质量、包容的企业文化方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语句朴实平常,以彰显其博大的胸怀和气度,并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智慧。
黔酒股份始终秉持“怀德、厚义、恒信、致远”的企业价值观,简短的八个大字,每一个词,都地诠释了黔酒股份公司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走进“黔酒文化馆”的酒文化工艺群雕(由四川美院设计和制作),完整地展示了茅台镇绵延千年的酒文化传承和发展,全国知名白酒和本地知名产品琳琅满目,彰显出黔酒股份博大的格局和视野。
为更好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及担当,7月5日,黔酒股份董事长张方利率公司扶贫工作组人员来到鲁班镇星河村,与当地扶贫负责领导一同走访、慰问探望了多户公司精准扶贫挂帮对象。每到一户,张方利都与走访对象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了解他们的主要困难、打算,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自力更生,增加收入,早日摆脱贫困面貌,过上幸福生活。
2017年10月20日,国家酒检中心各位白酒专家在仁怀质检分院郭礼院长,徐兴江副院长的带领下莅临黔酒股份,举行酱香酒技术交流活动,黔酒股份国家一级调酒师,品酒师冯小宁女士,一级调酒师母先勇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
糖酒网是专业提供酒类食品饮料招商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客服热线:400-650-1979
Copyright © 2018糖酒网 沪ICP备180005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