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白酒品质的科学传播
2023-11-14 (来源: 糖酒网)
对白酒品质进行科学的传播,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坚守品质真实性,要建立品质评级体系,要树立正确的品质观,要传播白酒香味让品质得以感受,要传播酒文化的现实表达等,就是说要通过多方面工作让白酒品质可感知、可触摸、可传播。
一、坚守品质真实性
白酒品质大的问题可能在于信息的失真,我们需要坚守品质的真实性。品质的“真”应该包括两方面内涵:,白酒本身所具有的品质的真实,第二,向消费者还原白酒品质所具有的真实性。方面的内涵不难达成,以做酒就是做良心的基本信念,真实地酿造、真实地标识、真实地传播,围绕“真”进行品质的内寻。但第二方面内涵的实现就困难了,“还原”不仅需要生产者主动而为,还需要消费者具对白酒品质的理解,要培养消费者对品质的鉴别能力,这得花上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做比不做好,早做比晚做。
二、构建品质评价标准
消费者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酒好呢?中庸而永远不会错的回答是“适合你的就是好的”。其实能这样询问的消费者多半不知道怎样是适合自己的,这样的回答也就毫无意义。因此,对于白酒,我们需要构建一套更为落地消费者理解传播品质评级的体系,在这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定义白酒品质。参考国外酒由乱到治的案例,无一例外的是因为他们构建了一套品质评级体系和认定程序,他们的酒企每年做上百、上千场针对消费者的品鉴活动就是在搭建品质的消费认知。
目前,白酒品质有这几点基本认知供参考:,自然的纯粮固态发酵是中国白酒的精髓和灵魂,对照国家标准,同等条件(等级、酒度及感官)下的固态法白酒较固液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的香味物质成分更丰富;第二,在区别固态法、固液法和液态法三种酿造方式的基础上,以“五度六观”——“闻香的幽雅度,入口的绵甜度,留口的醇和度,落口的净爽度及饮后的低醉酒度”和“色、香、味、格、养、意”对酒品质量细分;第三,不能站在香型、区域和品牌的对立基础上认识中国白酒品质;第四,基于成本的风味导向考量市场对白酒产品品质的接受程度。
三、传播香与味的丰富性
白酒品质的可感知、可触摸、可传播,更多还是通过白酒本身的物质基础带来,尤其是那些赋予美好香与味的香味化合物,它们带来粮香、糟香、花香、果香、蜜香、甜香、酸香、坚果香、窖香、酱香、糟香、焙烤香、陈香等嗅觉联想,带来柔和、丰满、谐调、纯净、持久等触觉,它们带来酸、甜、鲜等味觉。这些丰富的感官感受让消费者更加真实地体验到白酒的品质品味美。
当然要消费者能够敏锐感受白酒品质带来的感官体验,必须具备基本的品鉴能力和素养。这又引出另一个白酒品质科学传播的话题,即要推广白酒品鉴文化,努力培育消费者的鉴酒能力。若消费者缺失这一能力,业内再怎么吹,酒的品质再如何好,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消费者品味能力的引导是当下重中之重,也是源坤一直在做的事。
四、文化的现实表达
白酒是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播白酒品质绝不能离开对白酒文化的思考与传播。应该将白酒的社交功能、感情联络功能、排忧解闷功能、传统习俗功能等融汇于白酒的文化内涵中,从而让白酒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美好生活,传播品味。品酒,别拼酒。理性饮酒,拒绝酗酒
该二维码7天内(07-15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为什么没有冰白酒?
下一篇: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相关白酒百科
- 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 ?酿酒原料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适合酿酒?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
- 白酒是如何发酵的?
- 快速鉴别白酒优劣的十个小方法!
- ?同一个窖池的酒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 为什么酒窖年头越老,产的酒越好?
- 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 白酒酿造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