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郎酒的历史渊源
2023-11-16 (来源: 糖酒网)
郎酒 的特色是“酱香突出,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久”。它在酿制过程中,虽按茅台酒的工艺,但其味道又不同于茅台酒的酱香,香气较之更馥郁、更浓烈,有“浓中带酱”的味道。因此有人曾赋赞:“蜀中尽道多佳酿,更数郎酒回味长”。 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把二郎滩一带生产的“枸酱酒”钦定为贡酒。 北宋年间,古蔺土著居民开始用郎泉水酿酒,史称“凤曲法酒”。 明代,赤水河畔出现了酿酒的“回沙工艺”。清代,二郎镇已有大小酒坊、糟房20余家,酒师、酒工数以百计,除生产的“凤曲法酒”外,还酿造各种曲酒、白酒、果酒和杂粮酒,供应当地居民饮用。 清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扩大食盐运输的通道,疏凿赤水河道。赤水河自上游赤水河场附近的天鼓岩到下游猿猴岩(今赤水县元厚场),全长540千米,经乾隆十年疏凿后,除二郎滩口上溯至马桑坪间30多里的河段未凿通外,其余河段均可通航。从此,由四川入黔的自贡井盐船便可从长江经泸州、合江、太平渡溯流直上,到达二郎滩转运栈。随着川盐上运,一些商贾便以二郎滩为中心,经营起贩运盐、酒、布匹、百货以及木材、山货等土特产的生意来。赤水河中游的二郎滩也由此慢慢成了一个热闹的河滨码头与商品物资集散地,昔日二郎滩头的小山村也变成了一个人烟稠密的大集镇。特别是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二郎镇上,更是商行林立,酒肆盐号,栉比鳞次。镇上居民人口达三、四千,大、中、小盐号近三十家,每日挑盐过山的“背夫”不下二千人。还有南来北往的商贩、盐船更是终日奔忙于二郎滩头。正是频繁的盐业运输,促进了赤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带来当地酿酒业的发展与兴旺,更为郎酒的诞生创造了良好条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荣昌商人邓惠川携家来到二郎镇,在二郎开办了“絮志酒厂”,所制的酒质地醇和、清香爽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邓惠川将“絮志酒厂”改名为“惠川糟房”,聘请贵州茅台酒厂前身之一的“荣笔酒坊”的师傅张子兴,采用茅台酒工艺并自己又在酒曲中加入多种草药,在原“凤曲法酒”的基础上酿造出一种“开坛喷香、入口呈酱”的酱香型美酒,以工艺命名为“回沙郎酒”,由于与茅台酒风格相近,开坛时香气扑鼻,入口酱香更浓,获得了巨大声誉,这就是郎酒的前身。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雷绍清等生意人合股办了“集义新糟坊”,以高薪聘请“成义糟坊”(茅台镇较早的酒坊)的郑银安为总技师,“惠川糟坊”的莫绍成为总酒师,酿出一种融惠川、茅台风味为一体的,既有焦香、酯香、醇香,又略带浓香的酱香酒,为彰显此酒是用有优美传说的郎泉水酿造的,命名为“郎酒”。 据《四川经济志》记载,当时的郎酒因质优味珍而价格高昂,年产不过四五十吨,“每罐装(郎)酒一斤,抗战一年在当地之价,每罐大洋七八角,销售重庆、成都等地则值一元。” 1956年,在成都金牛坝会议上,总理说:“四川还有一个郎酒嘛,就很有名,要加快发展!”当年,国营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成立。 1999年,国家质量监督局、标准样品委员会将39°酱香型郎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酱香型低度白酒标准样酒,成为中国酱香白酒标准。 2011年,郎酒品牌价值达到了175.55亿元,排名中国500强第51位。
该二维码7天内(07-24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酱香典范--郎酒
下一篇:高粱酿酒怎么蒸煮粮食比较好?

相关白酒百科
- 高粱酿酒怎么蒸煮粮食比较好?
- 酿酒发酵用的酒曲有什么功能?
- 白酒“越陈越香“符合哪些条件?
- 如何辨别白酒到底是纯粮酿造还是勾兑?
- 小酒瓶上有大学问!
- 白酒中的名酒主要分为三大类
- 白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
- ?酿酒原料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适合酿酒?
- 老酒和新酒,喝法可大不相同
- 高粱固态发酵不加稻壳会不会影响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