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四月初,黄酒行业不约而同的掀起了新一轮提价潮。古越龙山、会稽山两大龙头企业,相继宣布对旗下核心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提价幅度从2%至12%不等,引发黄酒行业与市场的关注。结合月底陆续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本轮黄酒涨价值得玩味。
具体到调价产品与细节,古越龙山旗下彩包花雕(加饭)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2%-5%;清醇三年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4%-8%;部分坛酒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8%-9%;部分五年陈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5%-12%;部分青花醉产品提价幅度为2%-5%;女儿红桶装酒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3%-5%;女儿红老酒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2%-5%。另一黄酒龙头会稽山则提前一天宣布:旗下纯正系列黄酒产品提价4-5%,三年陈系列黄酒产品提价6-9%,坛装系列、花雕系列黄酒产品提价1-9%。
如此大范围的调价,预示着这是继2023年后的又一次行业性价格调整,其背后既折射出黄酒产业面临的深层困境,也预示着头部企业试图通过价格杠杆撬动品类升级的战略意图。作为酒类市场中的“小众品类”,黄酒的提价动作不仅引发行业震动,更将长期存在的价值认知偏差、区域化桎梏等矛盾推向台前。
提价动因:
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黄酒酿造对糯米、小麦等原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而近年来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推高生产成本。以糯米为例,其市场价格已较三年前上涨超30%,且优质原料的采购竞争愈发激烈。古越龙山在公告中明确提及“包装及配方优化调整”带来的成本增加,会稽山则将提价归因于“人工与企业运营成本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黄酒行业平均生产成本同比增幅达8.6%,远超行业营收增速。可见,原料与运营双重挤压造成的成本驱动,才是此番涨价的首要原因。
此外,长期以来,黄酒被禁锢在“低价”“低端”的认知牢笼中,主流产品价格集中于10-20元区间,与白酒、葡萄酒形成巨大价值鸿沟。古越龙山旗下清醇三年系列终端售价仅11元/瓶,会稽山纯正五年单瓶价格22元,这种价格定位导致黄酒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场景。提价被视为重塑品类价值的关键手段——古越龙山明确提出“实现黄酒价值逐步回归”,会稽山则强调“推动产品价值回归”。破解“低价困局”,试水战略突围,实现价值回归也是加速黄酒涨价的推手。
再看不久前发布的财务数据,酒类板块的业绩亟待提振,黄酒也不例外,价格调整不失为逆境突围的有益尝试。古越龙山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8.17%,尽管中高档酒营收增长12.47%,但毛利率出现下滑。会稽山虽实现净利润17.74%的增幅,但高端产品“大师兰亭”等千元级产品的市场表现尚未完全释放。提价被寄予增厚利润、改善业绩的直接期待。古越龙山预计提价将对二季度业绩产生促进作用,会稽山在提价公告发布后股价一度涨停,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提价策略的认可。
黄酒行业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涨价或倒逼行业结构性改革。黄酒行业长期面临“小、散、弱”的痼疾。数据显示,2024年黄酒行业CR3(前三企业市场份额)不足40%,远低于白酒的58%。提价成为头部企业整合市场的契机:通过价格杠杆筛选优质经销商,淘汰低效渠道;以高端产品抢占市场话语权,倒逼中小企业升级产能。古越龙山计划2025年智能化酿造产能达12万吨以上,会稽山则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渠道利润空间。
市场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价格是快消品的敏感神经,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绝不仅仅是改动数字那么简单,黄酒主力产品纷纷上调价格,无论是对消费市场、渠道商家,还是黄酒行业自身,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消费端,价格敏感性与价值认知博弈。提价对消费市场的冲击呈现分化态势:在大众市场,10元以下价格带产品提价可能引发消费者流失;古越龙山清醇三年系列提价4%-8%,终端售价或突破12元,将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构成挑战;在高端市场,千元级产品“国酿1959”“大师兰亭”等虽未直接提价,但通过主力产品提价形成的价值锚点,可为其市场拓展创造空间;针对年轻群体,黄酒“低度养生”的属性契合健康消费趋势,但需通过场景创新(如黄酒鸡尾酒、黄酒衍生品)实现价值传递。
渠道端,厂商博弈与利润重构。上游厂家提价后,渠道利润分配将成为试水成败的关键。古越龙山、会稽山均调整出厂价,但终端价格由经销商自主决定。这意味着渠道利润空间被压缩,可能引发的经销商抵触考验厂家的定力。
市场管控力的强弱,是要过的另一关。头部企业通过“控量挺价”策略稳定价格体系。会稽山表示将加强价格管控,确保经销商利润;古越龙山则计划通过品鉴馆、招商拓展强化渠道掌控力。
消费不足的当下,涨价引发库存压力的增加,也是提前考虑。提价前经销商可能集中囤货,导致短期库存积压。需警惕提价后市场动销不畅引发的价格倒挂风险。
行业端,集中度提升与品类破局。毋庸置疑,提价潮或将加速黄酒行业的洗牌,望见龙头,中小酒厂跟与不跟,行业领头羊能否做到一呼百应;“猛药”后的“辅助疗法”究竟如何,各种因素的交织,都将重塑黄酒行业的生态。前者,古越龙山、会稽山凭借品牌优势提价,中小企业若跟进可能丧失价格竞争力,若不跟进则面临市场边缘化;再者,黄酒消费高度集中于江浙沪,提价需配套全国化市场拓展。古越龙山计划2025年新开品鉴馆10家以上;会稽山则通过电商平台突破区域限制。后者,依托黄酒作为“国粹”的文化属性此次也成为提价背书。会稽山提出“将黄酒从地方特产升维至文化符号”;古越龙山则通过黄酒产业园、中央酒库光伏项目强化产业根基。
深层矛盾:
提价能否治愈行业痼疾?
尽管头部企业试图通过提价重塑品类价值,但消费者端的认知转变仍需时间。社交平台上“黄酒太便宜了,很难摆上高端餐桌”的评论折射出深层偏见。在笔者看来,黄酒需在品牌故事、消费场景、仪式感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突破认知的“最后一公里”,而非单纯依赖价格调整。
区域化桎梏的突破难题,也会对提价形成牵绊。黄酒消费区域集中度超70%,全国化拓展面临文化隔阂、渠道壁垒等挑战。提价需与地域突破协同推进,否则就可能陷入“江浙沪涨价,外阜市场停滞”的尴尬境地。
此外,近年来黄酒龙头纷纷在高端化方向上尝试突破,但高端产品的“双刃剑”效应,也不容忽视。千元级黄酒虽已面世,但市场教育成本高企。若高端产品无法形成规模化销售,提价可能沦为“空中楼阁”。最新2024年报和一季报中,古越龙山、会稽山均未单独披露高端产品数据,反映出其市场表现仍需观察。
古越龙山、会稽山的提价之举,本质上,是一场以价格杠杆撬动产业升级的突围战。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提价策略的精准执行,更在于能否通过品质升级、文化赋能、场景创新构建黄酒的价值新范式。在酒类市场存量博弈的背景下,黄酒产业唯有打破“低价牢笼”,方能在传承与创新中迎来真正的价值回归。这场提价潮,或许正是黄酒复兴之路的起点。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旁观:黄酒提价潮背后的产业突围战
- 从“历史经典”到“新质创新”,黄酒产业升级迎来新机遇
- 公告丨4月1日起,会稽山将对部分重点产品提价
- 聚焦酒博 :“越酒行天下,共同铸辉煌”绍兴黄酒馆鸣锣开馆!
- 塔牌「琥珀丽春」新品首发:琥珀流光 闪耀糖酒会
- 聚焦酒博:聚势泸州,黄酒产业共绘传统酒文化新篇章
- 市场认可!会稽山获评3?15黄酒行业消费者满意品牌
- 会稽山黄酒中国行京津双城预热收官,成都春糖首站蓄势待发
- 会稽山首度亮相川酒盛会:黄酒与川酒共拓高端市场
- 工信部公示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古越龙山与黄关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