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过去,人们在选购饮料时,关注点在于饮料口感如何。而今天,出于健康和身体的考虑,低卡、低脂、低糖成为饮品行业主流。
“高糖”时代下减糖提上日程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已增至3.66亿人,预计到2035年,将进一步增至近6亿人。糖尿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对全球医疗体系构成巨大挑战。
不久前发布的《健康中国饮料减糖成果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指出,全球60%的糖尿病人口生活在亚洲。中国是重灾区,糖尿病患者数高居全球首位。
《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显示,糖尿病已成为中国最为重要和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白皮书》显示,虽然“吃糖过多”和“得糖尿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有研究数据表明,含糖饮料喝得多会增加得糖尿病风险。数据称,每天喝400ml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倍;每天喝1000ml含糖饮料,风险增近10倍。
《白皮书》指出,2020年,中国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30—3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6.3%。而在1996年,这两项数据分别是0.56%和1.36%。而且,当代年轻人对各类含糖饮料的喜爱,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糖尿病这一本来在中老年人群上多发的病症,逐渐向年轻群体偏移。过去20年间,年轻人患糖尿病的数量增长了4倍。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在介绍《白皮书》的内容时指出,糖类在2014年开始“失宠”。2014年3月,WHO就糖摄入量指南草案公开征询意见,建议成人每天糖摄入量应控制在当日摄入总能量的5%,约25克左右。2016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强调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再次提倡,人们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同时提倡甜味剂代替蔗糖生产的食品和饮料。
“中国不能等到肥胖、糖尿病的形势‘赶英超美’了再行动,政策上的前瞻性是需要的。中国应加快营养立法,限制含糖饮料广告、促销,对含糖饮料征税。”《白皮书》称。
关于“减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指出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直接减少糖,另一个就是用甜味剂代替。
“不管是天然甜味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只要是政府批准的,按照国家规定使用的,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陈君石说。
饮品进入“0糖”时代
“随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无糖、代糖饮料被越来越多的选择。这些甜味剂不会升高血糖,对于健康饮料是比较好的方向。”阮光锋说。
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发展向好,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17.8亿元,同比增长19.35%,2021年达到近140亿元。据《白皮书》测算,这一数据将在2027年达到276.6亿元,而且未来数年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白皮书》指出,全球糖及甜味剂的市场占比,蔗糖为78%、果葡糖浆12%、人工甜味剂9%、其它甜味剂1%。2015—2020年间,全球主要地区推出的软饮品类的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甜味剂替代糖类的空间很大。
元气森林的迅速崛起,成为“0糖”饮料风潮中的亮眼案例。在元气森林的带动下,各大饮料品牌争相推出“0糖”产品。其中,仅无糖气泡水这一品类的新品就不下数十种。连可口可乐、雀巢等国际巨头也纷纷响应低糖潮流,推出大量“0糖”饮品。
这一潮流引发了上游代糖(甜味剂)市场的连锁变化。《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饮料企业开始用代糖来替代白糖、砂糖等传统添加糖。鉴于安全、口味等多种因素,赤藓糖醇有望成为市场前景最优良的代糖。
《白皮书》指出,2019年以前,国内的代糖之战,更多集中在阿斯巴甜与安赛蜜身上。而今,三氯蔗糖与赤藓糖醇异军突起。尤其是赤藓糖醇以29.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产量增速最高的甜味剂。以天然、零热值、不参与血糖代谢、较高耐受量及酸热性能稳定等特点,赤藓糖醇受到市场高度关注。2020年,赤藓糖醇产量达6.28万吨,远高于三氯蔗糖(产量1.15万吨)和阿斯巴甜(产量1.92万吨)。同年,赤藓糖醇销量为2.15万吨,同样远高于三氯蔗糖(销量0.39万吨)和阿斯巴甜(销量0.63万吨)。
赤藓糖醇不但成了代糖品类中的翘楚,而且对企业增收也大有裨益。《白皮书》显示,使用赤藓糖醇的主要企业,如元气森林的营收增长率高达309%,国际传统品牌可口可乐也实现了40%的营收增长率。
“0糖饮料引发潮流,以及赤藓糖醇等高端代糖的兴起,不仅将改变传统饮料市场格局,也将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并有助于扭转国人肥胖、糖尿病高发的尴尬现状。”阮光锋表示。
“减糖不减味”应成为新目标
对于饮品健康行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建议,饮品行业应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国民营养计划、消费品安全行动为指引,以质量保障技术、营养保障技术、风味保存技术为导向,大力提升饮品产业的质量,开发营养、健康、多元的饮品产业,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场景多元化需求,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
《白皮书》认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寻求新的热点和增长点。尤其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下,如何紧跟热点调整产业结构,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对于饮品企业而言,减糖不减风味应成为新的产品研发目标。陈君石呼吁:“食品企业应参照健康标准生产食品,通过技术创新把糖量减下来。在降糖的同时,一方面消费者要逐步适应降低甜度的食品;另一方面行业企业要继续加强创新,合理使用甜味剂,尽可能保证口感。”
业内人士指出,饮料消费市场的需求端趋于多元,基于主流消费人群对健康、功能、颜值、个性、潮流、细节的追求。通过创新赋予产品新价值,购买者会觉得物有所值。加之疫情对居民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倡导健康生活、重构社交方式、渠道网络迭代、消费回归家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行业创新的步伐。
“虽然饮料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饮品企业应加强品牌化运作,打造自己的IP,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陈君石建议。
消费品行业投资人辛伟东表示,在供给端方面,饮料行业天然具有休闲属性,满足即饮需求,产品迭代速度本身相较于其他计划性、基础性品类更快。企业应加强品类创新、包装创新、内容物创新、渠道创新等,向消费者准确输出品牌内涵,形成牢固的品牌心智。
此外,在“禁塑令”的背景下,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还倡导相关企业多使用环保包装,减少塑料使用。
“今天的饮料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饮品企业需要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并把握当前健康新动向,以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品牌化进程。”阮光锋说。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2025全球乳业20强公布,中国两大乳企上榜
- 投资1.4亿元 百岁泉饮品纯净水建设项目即将投产
- 百事拼拼瓶新上市,王老吉×JPG联名推出草本咖啡新品 | 新品
- 卫岗新绿园金桂乌龙茶牛乳饮品;正广和「喝个」系列果汁汽水
- 投资5亿元 鲜汽满满无菌冷灌饮料项目签约
- 伊刻活泉推出现泡养生系列新品
- 农夫山泉上半年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
- 三顿半推出陈皮荔枝康普茶; 奈雪的茶推山姆限定新品
- 伊刻活泉新推石斛西洋参养生水
- 王老吉WALOVI国际罐;可口可乐零食量贩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