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保健酒行业的假象
2013-07-25 (来源: 糖酒网)
近年来,保健酒一直处于“看起来很美”的状态。由于其产品定位非常符合现代人注重健康的消费理念而被广泛看好,关于保健酒将要迎来“井喷”式发展的说法也被屡屡提及。但时至今日,保健酒仍未能真正崛起,甚至不是一个独立的酒种,更谈不上市场主流地位。给人的感觉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正如某些大片,好评如潮却票房惨淡。
一边是热切的期待、热情地参与,一边是现实的压力、不温不火的现状,保健酒市场叫好而不叫座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业内对保健酒的前景看好,多出自其产品属性的角度,而要将这一美好前景“兑现”,还必须更加贴近市场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美好前景,引人入胜?
有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中国保健酒市场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保健酒市场总额已超过150亿元。
劲酒、椰岛鹿龟酒、致中和五加皮等都广为消费者熟悉和喜爱,而在巨大“蛋糕”的诱惑之下,就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白酒巨头们也忍不住试水保健酒市场。远的有茅台力推不老酒,五粮液祭出龙虎酒;2008年,五粮液联合巨人集团推出黄金酒,紧接着茅台集团便携手民间资本推出白金酒;2011年,汾酒集团和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设立竹叶青营销公司,全力打造保健酒竹叶青品牌。
而就在不久前,泸州老窖与中国鹿产业的企业圣鹿源联手,共同打造出一款高端养生白酒“圣鹿源酒”,这款产品被定位于对中国传统滋补养生文化的表现,将名酒与鹿产业相结合,同时也是经典与创新、健康与时尚、工艺与功效等各种方面的融合演绎。
保健酒的前景如此美好,引无数“大佬”竞相追逐,但其市场成效却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品牌渐入佳境,同时也不乏市场表现呈下滑趋势者。
为何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落差?
答案还是要从市场当中去寻找。保健酒市场的增长空间固然广阔,但多年来其市场的规范化与成熟度却并不高,品牌乱、定位乱等问题依然存在。虽说“乱市”造英雄,但在这样一个缺少规范、缺少约束的大环境下,所谓前景自然也就难以“兑现”了。
在品牌方面,相比于白酒,保健酒的主流品牌算是“稀缺资源”了,以劲酒、竹叶青、椰岛鹿龟、致中和、张裕三鞭酒、宁夏红等为代表。加之前文所言,部分名酒企业因看好保健酒前景而推出保健酒或养生白酒等品牌。但在其品牌序列的下游,却仍遍布着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这里面有不少产品或者企业生命周期很短,以仿造的形式为主,钻空子赚上一笔后很快便销声匿迹。与此同时,在别的地方又有几家类似的企业冒出来,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困扰,对保健酒主流品牌的伤害不言而喻。
而对于保健酒的定位,更是多年以来悬而未解的一个顽疾。保健酒作为露酒的一个分支,在市场表现中长期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而鉴于很多保健酒在宣传当中过于突出功能性,对整个品类的形象都产生了以偏概全的消极影响,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保健酒难登大雅之堂。所以说某些保健酒在定位上采取“曲线救国”有时也是无奈之举,比如很多人心目中的保健酒产品宁夏红,其自我定位便是枸杞健康果酒,而许多白酒企业所研发推出的一些新品,固然主打保健酒市场,但却将之定位为“功能型白酒”或“养生型白酒”。
究其乱象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保健酒行业目前仍存在标准真空。由于保健酒具有露酒和保健品的双重身份,导致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行业监管缺乏针对性。管理部门在管理执法时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处境:如果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管理,保健酒无标可依;如果按照企业标准执行,有些企业标准制定又明显低于市场同类知名企业标准。
但到了流通领域,保健酒却可能因为其特殊身份而受到多重管理。头顶“健字号”小蓝帽,在市场上就要以保健品的身份接受监管。同时,酒类流通管理部门对于保健酒同样要进行市场监督,在某些市场区域就难免出现“监管叠加”的情况。
客观来说,保健酒行业要想在短时期内制定严格的统一标准难度确实很大,但这却是“兑现”前景的必要保障,毕竟,标准空白是要逐渐被填补的,而决不能把它当成可乘之机加以利用。
上一篇:深度解析保健酒的保健功效
下一篇:保健酒的功效不能光看原材料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保健酒业公司2025年半年营销工作会召开
- 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6月18日至22日举办
- 振东五和养生酒:未来5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亿
- 保健酒业公司举办2024年度“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成果发表赛
- 保健酒业公司召开党委会
- 保健酒业公司召开2024年第一次党委会
- 劲牌公司牵头“立规”,苦荞酒有了行业标准,7月1日正式实施!
- 北京同仁堂股份同仁御酒联合500社区开启营销新赛道
- 从养生酒演变史,看古岭神陶缸浸泡酒的匠心工艺之路
- 高端纯奶柏菲兰全国首发,伊利进军仓储会员超市costco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