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茶叶小知识十条
2023-11-16 (来源: 糖酒网)
一、茶叶是一种经济作物,茶在中国已有4700年的历史,原产于中国(云贵高原),主要产地是长江中下游省区。 二、茶叶的原料主要采摘于茶树新梢,一般有一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至四、五叶。 三、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 四、茶叶具有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止渴、明目、、去痰、轻身、降脂、降糖、、等多种保健功能。 五、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1)生物碱 (2)茶单宁 (3) 维生素 (4)芳香油 (5)儿茶素 (6)叶绿素(茶色素)(7)无机盐类 (8)碳水化合物 (9)硅酸 六、茶 叶 的 十 大 功 效 (1)帮助消化,增进食额欲;(2)食物中的脂肪、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3)除口臭、防蛀牙;(4)解渴、解酒;(5)治便泌;(6);(7)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8)整肠、;(9)茶中的单宁酸有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功效;(10)茶中的维生素C有微妙的效力。 七、茶 叶 的 分 类: 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代表 (龙井、碧螺春) 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代表(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荣) 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 君山银针 青茶--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 -- 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 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 祁门红茶、荔枝红茶 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 --六堡茶、普洱茶 以季节分类: 春茶: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 ,滋味较为苦涩 秋茶: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 ,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冬茶: 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八、 如何鉴别茶叶的品质: (1)成品茶品质以香气为主导, 滋味与其呈正相关。 (2) 审评鉴别 专指以感官检验(以物理、 化学分析来鉴定茶叶品质称理化检验) 同样以嗅香气尝滋味为主, 以看汤色、 叶底为辅。 九、 如何审评茶叶优劣 (1) 审评器具: 茶杯、 碗、 样盘、 叶底盘等。 (2) 审评步骤: 干看: 以干嗅香气为主, 以色泽、 外形为辅。 湿看:(冲泡开汤检验) (3) 审评顺序: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决定茶叶的品质好坏的主要因素: 土质、 其余为气候、 茶树品种、 制造工艺水平等。 十、茶道 (1) 中国茶道 <1>中国历代茶书所关心的不是茶的修心, 而是茶的养身(茶术) 直到今天中国无论以茶叶的品种之多, 品茶人对茶叶品味之讲究堪称世界之。中国茶书的作者, 少有与禅门相关者, 因此他们所撰写的茶书目的不在阐述修性养心的道理而在细说如何泡出好茶, 即使是到了宋代吃茶文化仍由儒家所主导。 中国茶道集宗教、 哲学、 美学、 道德、 艺术一体, 是艺术、 道德修行的结合; 既是饮茶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 更是人生的艺术。 <2>禅僧在禅寺中吃茶是一件礼仪繁复而又严肃的事情, 禅门中的吃茶礼仪,重视的是内在的修禅, 亦即“心” 追寻, 而非茶叶及水质的好坏、 茶壶的优劣, 和“术” 有关的技巧。 (2) 日本茶道 主要是以禅宗与茶道为禅的两种表现形式, 禅宗为正统的寺院禅及以茶道为庶民的居士禅。“心”、“术” 并重的茶道标准来看, 固然不对, 禅门清规的“重心轻术”也是一种缺憾。 “心术并重”“禅茶合一” 的茶道真正出现在日本, 认为“心是平常心” 是道。 来源:网络
该二维码7天内(05-13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茶叶百科
- 关于茶叶成分
- 袋泡茶的发展方向
- 2024年夏日茶饮突围创意:创新口味与营销策略
- 茶叶的保质期
- 中国四大茶区
- 茶百科|茶叶香气从哪来?
- 泡一杯茶,你要放多少茶叶?
- 为什么在六大茶类中,白茶最“甜”?
- 湘舜茶:用茶叶水洗漱有什么好处
- 什么茶要马上喝?什么茶放放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