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紫阳贡茶
2023-11-08 (来源: 糖酒网)
“中国千年历史档案展”开展已经5天了,针对展出的许多档案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紫阳县知县唐清辅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宗更是引起了许多市民对产于陕西紫阳的贡茶的好奇。
东汉:紫阳茶文化随佛教兴起
“现在的紫阳毛尖,在东汉时即被列为贡茶,当时茶名为‘紫邑宦镇毛尖’。”档案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紫阳茶从东汉末献帝(190—220)年间算起,迄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紫阳茶是历史上时间早的贡茶。
紫阳地处陕南安康市,汉江中游,巴山北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若追本溯源,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在紫阳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东汉末年,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土,继而传入紫阳,紫阳茶和紫阳茶文化便开始萌芽并逐渐兴盛。传说中僧侣坐禅讲经时由于佛规而不能饮酒,饮茶提神醒脑是好的办法。寺院来客只敬茶不敬酒,这种待客方式也被民间逐渐接受,进而传入官府。此后,为进贡而兴植的茶园就陆续产生,其规模不断增大。
唐:紫阳茶沿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唐代时期,紫阳茶开始正式成为朝廷贡品,并沿丝绸之路,远输西域各国。茶神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茶的产地时写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即今紫阳、安康、岚皋、石泉几县沿汉江两岸山谷。陆羽将安康产茶区划归为全国八大茶区的山南茶区范围。作为饮茶艺术,讲究真茶活水,紫阳不仅有宜饮之茶,还有宜茶之水。明代,紫阳茶已成馈赠佳品,金州周太守于谷雨节后,采得紫阳香茗装于竹笼内,托人捎给他的好朋友文学家王九思,那位大才子喜出望外,欢呼“枯肠从此润”,并挥毫濡墨“短咏若为酬”(《金州州守惠茶赋谢》)。诗人对紫阳茶赞不绝口,称其“春泛山泉色,香分汉水头”,真乃色香味俱佳的珍品!
明清:以茶易马 巩固边防
到了明代,《茶法》开始制定和实施,朝廷实行以茶易马,巩固边防,刺激和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其民昼夜沼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的繁忙景象。后因茶税苛重,民不聊生,在古金牛茶区(今宁强)出现了拔茶植桑的现象,外地茶客越过集散地——汉中、西乡,直达紫阳“买茶装蓖”。故至清代,兴安知府叶世卓为紫阳茶写下了“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这首诗为紫阳茶作了早的广告,再次印证了紫阳茶的辉煌。
新中国:紫阳茶蜚声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十分注重紫阳茶的发展壮大。国家也对紫阳茶叶生产给予了投资和许多支持,通过不懈努力,紫阳茶叶迈向了新的发展时期,到20世纪末,茶业占据了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产量、规模挤进了全省前列。
近年来,茶叶科研项目一次又一次的攻关和茶叶制作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紫阳茶叶在国际上“香”名远扬。营养学家于若木给予紫阳茶“紫阳茶富硒,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的科学定位。“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喜爱紫阳茶的贾平凹先生也如此昭示世人。
该二维码7天内(09-05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茶叶百科
- 关于茶叶成分
- 袋泡茶的发展方向
- 2024年夏日茶饮突围创意:创新口味与营销策略
- 茶叶的保质期
- 中国四大茶区
- 茶百科|茶叶香气从哪来?
- 泡一杯茶,你要放多少茶叶?
- 为什么在六大茶类中,白茶最“甜”?
- 湘舜茶:用茶叶水洗漱有什么好处
- 什么茶要马上喝?什么茶放放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