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相信不少细心的葡萄酒爱好者都能发现,许多葡萄酒酒瓶的底部都会有一个或深或浅的凹槽,就像是葡萄酒的“酒窝”一样。事实上,这个凹槽还有一个官方名字——碹底。
对于葡萄酒酒瓶碹底存在的意义,坊间众说纷纭,尤其是对碹底与盛装的葡萄酒品质的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者并无必然联系。如果非说有,那就是碹底更深的酒瓶制作成本相对会更高一些,因为它需要更多的玻璃原料且制作难度也相对更大,而一些酒庄会使用这些成本较高的酒瓶来盛放一些高品质的葡萄酒。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流传度相对更广、接受度更高的说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使酒瓶更易放置并避免破坏桌面
起初,玻璃酒瓶是由人工吹制的,瓶子的底部无法做到完全平整和光滑,工匠们便将瓶子底部做成凹陷状,从而避免底部的尖锐凸起破坏桌面,并提高葡萄酒酒瓶放置时的稳定性。如今,随着机器制瓶技术越来越先进,让酒瓶的底部光滑平整也不成问题,凹槽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功能意义,但仍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
提升酒瓶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碹底能够提高葡萄酒酒瓶结构的稳定性,加固瓶身。尤其是对于起泡酒来说,由于它们通常会带有一定的气压,碹底的存在便有利于让二氧化碳带给酒瓶的压力分布得更为均匀,增强酒瓶的稳固性和抗压能力。同时,碹底的这一特性也有助于降低长途运输过程中酒瓶破碎的可能性。
积聚葡萄酒沉淀物
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沉淀物,比如酒泥(Lees)和酒石酸(Tartaric Acid)结晶等。如果酒瓶有碹底,那么它在保持竖立状态时,沉淀物便会积聚在碹底周围,这样一来,在将瓶中的酒液倒入醒酒器或是酒杯时,这些积聚在底部的沉淀便不易被倒出,从而减少沉淀物对葡萄酒观感和口感的影响。
用作倒酒着力点,便于抓握
在一些正式的品酒场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侍酒师等专业人士在倒酒的时候,把拇指紧扣酒瓶碹底,其余手指握稳瓶身,显得专业而优雅。另外,这样的倒酒姿势也可以减少手部皮肤与酒瓶的接触,避免手掌温度过多地传递到冷藏过的酒液中,影响口感。
除了以上这些较为公认的作用外,还有人认为碹底也有一些其他的好处,例如,在清洗酒瓶时,注入的清水因撞击凹槽而可更好地分散开来,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又比如,碹底的存在可以增加酒瓶与冰块或冰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酒液的降温速度更快。总而言之,小小的碹底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葡萄酒的广袤世界吧。
该二维码7天内(08-29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红酒百科
- 【全球酒庄】南蒂罗尔葡萄酒旅游:夏日畅游酒庄、自然与运动之间的完美融合
- 酿造工艺:罐式发酵法(Tank Method/Charmat)
- 法国国宴认证!双鸡Roulot双重基因,这家勃艮第却因亲民而崛起?
- 葡萄酒产区知识:法国圣爱美隆卫星产区(St-Emilion Satellite Appellation)
- 夏天如何存储葡萄酒?
- 加州五个宝藏小众葡萄酒产区
- 2012年巴罗洛老牌大名家旗舰干红
- 葡萄酒品种知识:歌海娜(Grenache/Garnacha)
- 掌握这些实用礼仪,下次喝酒秒变行家
- 喝葡萄酒这么健康与多吃点葡萄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