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葡萄酒文化之“草根”与“”
2023-11-08 (来源: 糖酒网)
一张法国总统奥朗德喝葡萄酒的照片使不少中国行业人士大跌眼镜,照片中奥朗德的持杯动作,竟然是十分“粗俗”地用五根手指抓着杯腹,而不是精英杂志画面里的那样优雅地捏住杯柄。据媒体报道,奥朗德当时还曾这样表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让那些谈礼仪、讲规矩的侍酒师们去中国吧,法国人不需要他们!”
济南一家规模较大的酒业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谈到这件事时笑道:“奥朗德出身于社会下层,没有接受过教育,根本不懂法国上层社会的礼仪!”或许这位经理人因为“赴法签证”问题而迁怒于奥朗德,拒签过节姑且不表。但这让笔者联想到,前几年曾有媒体就中国消费者喜欢用可乐、绿茶兑饮威士忌一事询问芝华士调酒师科林·斯科特(Colin Scott),他的回答颇具市场哲学:“其实喝威士忌没有特定的规矩,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喝得开心喝得尽兴重要”。科林·斯科特的这段话既体现出大企业对个体消费者的尊重,也悟出了酒文化的真谛。
“酒”这种传统的农产品之所以能逾千年而不被淘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它能带给人愉悦,无此核心价值,酒产品的整个商业链条不可能运转至今。既然人们饮酒是为了愉悦,只要无碍于唇舌获取美酒的香醇,至于饮用的方式,每个人依喜好不同完全可自由决定:一口干杯牛饮而尽也可,数次轻酌细品其味也可,只要喜欢,又何必去顾忌那些人为强加的条条框框呢?人各有所好,就连香港影星、大美女关之琳还喜欢吃臭豆腐呢,在饮酒这个仅仅关系自己愉悦与否的问题上,“高兴”就是的判断原则。
葡萄酒市场能有今日之气象,得益于进口商、经销商以及各方媒体持续的消费引导与教育普及。但如今这个行业却被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侍酒师”或“葡萄酒大师”带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总试图强迫消费者遵守诸如“一观、二闻、三品”等程式化、神秘化的条条框框,并美其名曰为“葡萄酒文化”。更有趣的是,大多数的企业主还深信这些通晓两种语言的“文化专家”可以帮他
“愚人创造了这个世界,而智者不得不活在其中。”既然消费者中很少能有人通过“宝石红”“樱桃红”“砖红”等细微色差分辨出年份,那品酒步骤中的“一观”到底要消费者观察什么呢?难道“宝石红”与“樱桃红”的口感差异真的足以能让消费者从椅子上蹦起来吗?若一杯葡萄酒已醒好,笔者相信在从桌子到嘴巴之间这一秒钟的时间里,即便是五根手指抓住了杯腹,人手的温度对酒的影响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此来看,侍酒师们制定的这些规矩,到底意义几何呢?
有人反驳道:“如果鼓励大家随便来,‘甜点搭配干酒’的荒唐事儿也成了正确的真理!”
你尽可以告诉消费者“陈年酒需要醒酒”“海鲜搭配白葡萄酒”“开瓶后不宜久藏”等实用性的“民间酒文化”,至于那些“一观、二闻、三品”等强造一个壳,且硬让消费者套在脑袋上的“酒文化”,“文化专家”们想借此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继而忠诚于葡萄酒的消费,其效果恐怕并非十分理想。
该二维码7天内(08-31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红酒百科
- 【全球酒庄】南蒂罗尔葡萄酒旅游:夏日畅游酒庄、自然与运动之间的完美融合
- 酿造工艺:罐式发酵法(Tank Method/Charmat)
- 法国国宴认证!双鸡Roulot双重基因,这家勃艮第却因亲民而崛起?
- 葡萄酒产区知识:法国圣爱美隆卫星产区(St-Emilion Satellite Appellation)
- 夏天如何存储葡萄酒?
- 加州五个宝藏小众葡萄酒产区
- 2012年巴罗洛老牌大名家旗舰干红
- 葡萄酒品种知识:歌海娜(Grenache/Garnacha)
- 掌握这些实用礼仪,下次喝酒秒变行家
- 喝葡萄酒这么健康与多吃点葡萄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