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黄酒漫谈——黄酒的起源与发展
2023-11-15 (来源: 糖酒网)
黄酒漫谈——黄酒的起源与发展 1 黄酒起源的各种说法 黄酒大约诞生于几千年前,是历史上古老的谷物酿造酒。关于黄酒起源的说法颇多,在古书《世本》中,有“仪狄始作酒醴,变五味”的说法;在《事物纪原》中,有“少康作秫酒。”的记载,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晋代学者江统所提的自然发酵学说是较被业界认可的,江统在《酒诰》中说道:“酒之即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意思是说,酒起源于三皇五帝,是仪狄,也说是杜康,将剩下的饭,放置在桑树洞中,发酵生成酒味,久贮漫出芬芳,酒就是这样出现的。 我比较认同洪光住先生所著的《中国酿酒科技发展史》一书中所写:“我国以谷物酿造黄酒的起源,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初期,到了夏朝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真正蓬勃发展的时代,应当是始于发明酒曲,块曲之时,即大约始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可见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天然粮食酒,且较早便掌握了发酵酿酒原理。 确实,从黄酒的全部历史来看,在仪狄和杜康之前已有酿酒的先例,他们只是当时出名的酿酒者,并不是黄酒的创制者。宋代在《癸辛杂记》中记载了山梨经长期储存变酒的实例;元代在《蒲桃酒赋》中记录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明代、清代的《蓬栊夜话》中都有猿猴采果储存变酒的记载,这些自然发酵现象,使古人有了发酵酿酒的模糊意识,慢慢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尽管这些野果酒称不上是黄酒,但它们为后来的粮食发酵酿酒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到了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开始农耕时代,祖先们有了简单的劳动工具,衣可暖身,食可果腹,但粗陋的生存条件难以完备储存剩余的粮食,只能堆积在潮湿的山洞或地窖。时日一久,粮食便发芽发霉,又因长日浸在水中,那些发芽发霉的粮食经过天然发酵后就变成了酒,这就有了天然的粮食发酵酒。因此可以说酒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类发现了酒,而不是发明了酒。 2 黄酒起源的考古资料 有考古资料证明黄酒是史前产物。距今7500―9000年的贾湖文化发现了酒作坊的遗址;距今7700―8000年的郑州裴李岗文化,出土了粟类与细泥陶器饮酒的器具;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谷粒、杆叶,和古代饮酒器“爵”;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4880年―6800前的大量陶器和青铜酒器杯、觚、壶等;在湖州邱城遗址距今5000多年的中层发现青铜酒器“觯”。出土文物遗存中诸多的酒器及粟、谷类,让不少学者认为史前先民以食肉为生,耕种粮食作物主要用于酿酒,作为饮料。 目前发现为古老的黄酒实物是1974年在河北省中山县发掘出的战国时代晚期中山王墓中的样品,在该墓的东库里存有铜扁壶装的酒液,西库中存有圆铜壶装的酒液。由于铜壶均采用子母咬合的紧密壶盖,从而使酒液得以保存下来。打开铜壶时可闻到明显的酒香,酒液因铜盐而呈浅蓝色,且其中含有大量沉淀物,经化验发现:酒液含少量酒精,沉淀物中含氮量很高,且无酒石酸盐存在,由此可断定,该酒既不是蒸馏酒,也不是果酒,而是黄酒的原形。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专家在发掘清理一座西汉早期墓葬时意外发现了存放在青铜器中的51斤古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并有专家认证为黄酒。此古酒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 商代的甲骨文是记载酒早的文字,其中早就出现了酒、醴、尊、酉、鬯等字。在《周易》中八次讲到了酒,是先用卦爻和文字记载酒文化的书籍。《诗经》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记载,可见先人早有按时收割,酿酒的风俗,并延续到了今日。《周礼》中有“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以及掌管宫内祭祀用酒的记载。《礼记》中有“乃命大酋”按时做好酿酒六要素准备的记载。以及《左传》中有“酒以成礼”的记载。这些记载说明酒与当时人们生活、习俗、礼节、社交等方面都存在着必不可少的密切关系。
该二维码7天内(09-13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黄酒与五行
下一篇:为什么优质糯米能酿出上好的绍兴黄酒?

相关黄酒百科
- 为什么优质糯米能酿出上好的绍兴黄酒?
- 黄酒原酒与瓶装酒的区别?
- 黄酒的夏日神仙饮法
- 黄酒收藏必看!这种传统佳酿为何成收藏界新宠?
- 黄酒保质期与开瓶存放时长,看完这篇就懂了
- 酒知识 | 黄酒原酒与瓶装酒的区别?
- 黄酒的多样喝法
- 黄酒酒标,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 传统黄酒酿造过程
- 六大黄酒产区:别样的黄酒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