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我国粮食生产四大主要特点
2015-01-28 (来源: 糖酒网)
我国粮食生产四大主要特点包括播种面积波动中略有上升、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品种结构变动较大、生产布局发生明显改变。1997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跨越6亿吨, 粮食产量呈现徘徊上升趋势,单产增长变慢。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粮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20年,粮食生产和三农问题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一是播种面积波动中略有上升。总体上看,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之前,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8000万公顷以上,1999年达到高点8604万公顷。1999-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2003年一度跌落到7257万公顷的历史低水平,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低迷引起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挤占。2003年至今,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粮食价格升高和需求拉动的刺激,粮食播种面积开始缓慢平稳上升, 2013年达到11196万公顷。
二是单产水平稳步提升。我国粮食总产量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能保持增长,粮食单产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我国粮食单产达到5376.30公斤/公顷,为1978年的2.1倍,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但是, 粮食单产增速有限,2003-2007年,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年均单产增幅分别为2.3%、1.5%、4.0%和1.8%, 而2008-2012年期间,年均增速分别降为1.7%、0.8%、1.2%和1.4%,均呈现下滑趋向(粮油代理)。
三是品种结构变动较大。整体来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都有增加,但是不同阶段拉动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品种不同。上世纪90年代,稻谷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拉动力。进入新世纪后,玉米逐渐成为大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于2002年超过小麦,2007年超过稻谷,总产量在2012年超过稻谷,也成为了粮食十一连增和粮食产量成功跨越6亿吨的主要动力。
四是生产布局发生明显改变。首先,粮食生产中心逐渐北移。改革开放之初,南方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西部粮食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随着南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其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目前已不足30%,而北方各省份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3年已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7.18 %以上。其次,粮食生产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越来越强。1978-2013年间,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生产了全国70%-75%的粮食, 主销区粮食生产所占的比重仅为5.4%,与1978年相比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
上一篇:食用油市场弱势运行的主要因素
下一篇:西安市粮食价格平稳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俄罗斯农业部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大麦和玉米维持零关税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