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粮食与食品关系
2014-01-22 (来源: 糖酒网)
1月19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完善国家粮食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文件之首。
此前的2013年12月23-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把“能不能在食品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上升到对其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套用了一句流行语,要求“用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
连续两次高规格会议,把“粮食”,“食品”,“农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的高度。
作为农业研究者,朱信凯对近期一系列的农业新政高度关注。不过,朱信凯认为,中国需要建立“食物”国家保障体系,来整合上述几项食物问题。他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的粮食体系亟须改革升级。
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粮食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他同时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贸易政策国家顾问,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粮食不等于食物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粮食概念和粮食的范畴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新京报: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重申了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粮食问题被放在突出位置。你怎么看?
朱信凯:农业政策重在落实。
新京报:中国的粮食问题很严重吗?为何被提到如此瞩目的位置?
朱信凯:粮食的核心应该是指口粮。发布的2012年中国粮食自给率为97.7%。政府要求保证95%以上的自给率。实际上,救命的口粮是相对容易保障的。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粮食概念和粮食的范畴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粮食的重点转变为食品的营养和卫生保障以及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食物偏好。
因此,中国当前需要强调逐步以食物取代粮食。完善相应的食物保障体系。
新京报:食物不是由粮食制造的吗?粮食了食物不就自然了?
朱信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粮食、食品与食物各有其独特含义,不能通用。
粮食是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或原料。而食物是指各种供生物摄入的成品或原料。比如,动物饲料就不是食品,却是食物,饲料不,加工出来的食品也难以让人放心。
只有强调食物,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保障食品,单纯强调粮食和食品治标不治本,食物才是实现整个生态链的根本所在。
袁隆平院士也认同我的观点,未来中国要在粮食的基础上建立食物体系。
上一篇: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下一篇:粮食是国家重要实施战略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俄罗斯农业部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大麦和玉米维持零关税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