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全国粮食生产大县面临哪些问题?
2014-06-16 (来源: 糖酒网)
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农业经济学博士程国强对于国家粮食生产大县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农业基础薄弱、土地细碎化、劳动力弱质化、粮食生产兼业化副业化,以及科技推广应用迟缓、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程国强长期致力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主持过多项课题。
多年来,产粮大县基本上都是经济小县、财政穷县。随着国家支农项目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要求产粮县配套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导致产粮越多、包袱越重、财政越穷,既不能有效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也影响到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为逐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紧建立对粮食生产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一是持续强化粮食生产大县的农业基础,这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的基石。中央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农田水利、耕地质量、抗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要切实向粮食生产大县倾斜,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油代理)。
二是持续加强粮食生产物质技术装备,这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将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装备结构与农机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农技推广有机结合。当前有很多农业科技,如工厂化育秧、机械化耕播防收、粮食烘干储备,其适用对象并非是分散、小规模农户。应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向规模农户、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等生产主体提供技术推广服务。
三是试行销区对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目前粮食主产区承担国家粮食任务较重、负担沉重,而主销区没有直接承担相应的粮食责任。可根据省与省之间的谷物调入量与调出量,按照一定补偿标准,通过中央财政扣减或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让调入省对调出省给予经济补偿,由此进一步补偿粮食生产大县和调出大县。这样既让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有效益、得实惠、不吃亏,又能让主销区政府承担更多国家粮食责任。
四是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粮食生产大县财政实力较弱,为逐步缓解产粮大县财政困难,要持续增加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上一篇:四川省规划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下一篇:粮食生产大县利益补偿机制的益处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俄罗斯农业部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大麦和玉米维持零关税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