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央视网消息 在新余的老西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爱心粮油小店,店里卖的东西虽普通,背后却大有乾坤,这家小店有21位“股东”,他们都是新余市红十字会“莲丝信使”服务中心志愿者。
近日,在新余市委、网信办、新余市文明办的共同接力下,这家粮油小店加入了“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获得网商银行的爱心扶持,市民、网友只要去这家粮油小店购物,就能为献血、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贡献一份爱心。
从“敬而远之”到“莲丝信使”
老西街曾经是新余城南最早的繁华地段,爱心粮油小店正落座在此。每天早上,新钢公司职工黄河都会准时来到店里开门。这家粮油小店是由黄河、刘新萍、吴志人等21位核心成员共同出资创办,店里没有专职店员,由新余市红十字会“莲丝信使”服务中心志愿者轮流守店。
黄河还有一个身份——新余市红十字会莲丝信使服务中心主任,而开设这家粮油小店的原因也源自于2015年,弟弟的意外去世,让黄河成为了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捐献志愿者。当时,在新余,签署这份志愿协议的才7人,黄河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宣传、普及遗体器官捐献。
“大黄,我最怕你来看我了,我生病的时候其他人都可以来,你不要来。”自从加入了新余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黄河常常被人如此调侃,虽是玩笑话,却也道出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真实处境。一开始,由于志愿服务队名称,队员们每次开展志愿服务都被人“敬而远之”。
2017年,江西省红十字会开展一项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的抚慰与援助计划——“莲丝信使”,想到团队的志愿活动内容、目的和该项目相同,黄河和几位核心成员商量后决定挂靠在市红会的新余市红十字莲丝信使服务中心,更名为“莲丝信使志愿服务队”,并于2018年7月新余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
从“传递”到“感受”爱的力量
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期盼的仅是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让亲人以另一种形式存活在世界上。他们本应是受到全社会尊敬的无名英雄,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有许多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正遭受着种种困难,甚至有的在生存线挣扎。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进行抚慰与援助亦是“莲丝信使”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刘新萍的母亲袁淑兰是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2017年,刘新萍签署了遗体器官捐赠书,成为该志愿服务中心的批志愿者,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女儿也签署了遗体器官捐赠书。
刘新萍长期对接帮扶的是80岁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方瑜莲,由于中风偏瘫加上独自一人生活,方瑜莲平时都是靠刘新萍帮她张罗。“我留的都是刘新萍的电话,每次没药了,打个电话,她就帮我送来了。”方瑜莲说。有次,方瑜莲问刘新萍这样做有没有“工钱”,刘新萍笑笑答道:“老阿姨,没钱的,反正就跟我自己老娘一样照顾。”
不过,让她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尤其是近几年的殡葬改革,不少人慢慢开始接受遗体器官志愿捐献,志愿队伍不断壮大。
从谈“移”色变到自愿捐献
近年来,谈“移”色变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
符瑜梅是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一名老师,谈起遗体器官捐献,符瑜梅很坦然:“我觉得挺正常,人都走了,还能帮到其他人,这事值!”
原新余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新余市阳光学校书记傅塘根是一名越战老兵,战斗多次负伤,至今身上仍留有三块弹片无法取出,“弹片对我的身体影响非常大,有时非常痛苦,我捐出去的目的就是想让它用于医学研究,希望以后有这种情况的人不再像我一样长期受这种痛苦。”傅塘根说。
从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到“莲丝信使”志愿服务中心,从13人到600多人,队伍越大,黄河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如今,许多人都开始接受遗体器官捐献,这个就是我的动力,支撑着我慢慢走下去。”黄河说。
来源:央视网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
- 滨州“齐鲁粮油”品牌奖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