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中国进口粮食日益增加 粮食存隐忧
2013-08-14 (来源: 糖酒网)
纵观中国粮食供需的歷史,除了在1993-1994年间出现过短期进口以外,在2011年以前,以大米、小麦、玉米为代表的谷物基本能够实现自给。然而,近两年中国却开始大量进口粮食,尤其是大豆以外的谷物。在国际粮食界,大豆作为油料作物通常不被列入粮食统计数据,但中国恰恰相反。由于中国大豆一直高度依赖进口,且数量巨大,因此中国的粮食进口数据一直“因豆而高”。但在2012年的数据中,作为口粮的谷物却出现进口猛增。
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则算了一笔帐,2012年的进口量意味着有1.9亿中国人需依靠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而在中国,确保粮食被看作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
外国谷贱 伤了国农
外国粮食大举入侵,影响了中国农民卖不动他们的产出粮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国祥的研究印证了这一点。他说,虽然2012年中国进口了500多万吨玉米,但社科院的独立调查却发现,其实中国多个地方种植玉米的农民都遭遇了“卖粮难”。北京农民老马正是其中之一,他苦笑着对记者说:“咱的玉米贵,人家卖得便宜,就这么简单。”
据了解,根据加入WTO时所作的承诺,中国目前对进口农产品(000061,股吧)徵收平均15%的低关税,而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在60%左右,因此外国粮食进入中国后仍可保持相对较低的价格。
与此同时,为防止“谷贱伤农”,中国政府自2004年开始实施低收购价政策,此后又经过数次调高。被这一保护性政策“托住”的国内粮价,因而一直低不下来。
“企业的选择十分简单,谁的粮食便宜就买谁的。”谢扬说,在大量低价进入国内的外国粮食面前,没有价格优势的国内粮食自然卖不出去。
需求迅速增加成隐忧
韩俊提醒,中国的口粮一定要立足于自给。即便国外可以给我们生产小麦、稻谷,但很多国家开发边际土地生产的粮食价格通常较高,中国难以承受。另外,还要考虑到粮食贸易突然中断的风险。
“从长期来看,中国毕竟人多地少,加之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这是中国粮食存在的一个隐忧。”谢扬说,一旦国内粮价成本上涨的压力超过了降价所能承受的程度,外国粮食必将更大量地涌进中国。
任正晓在文章中同样提到,在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将刚性增长。
李国祥则更加尖锐地指出,需求增加迅速,各种资源相对短缺,正是导致近两年中国粮食大量进口的一个根本内因。
上一篇:江苏省务实全省秋粮收购
下一篇:高温天气不会影响2013秋粮丰收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俄罗斯农业部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大麦和玉米维持零关税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