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四无粮仓”是新中国代粮食人的伟大创举
2014-08-04 (来源: 糖酒网)
“四无粮仓”精神是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四无粮仓”精神是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四无粮仓”精神是崇尚节约、惜粮如金的节俭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缺衣少食,百废待兴。当时全国只有60亿斤粮食仓容,且大部分是由祠堂、庙宇、民房改建的,仓储设施简陋,储藏技术落后,虫、霉、鼠、雀危害大,造成巨大的粮食损失损耗,严重危及新中国的粮食。以浙江省余杭县粮食干部职工为代表的新中国代粮食人,1953年创造了“无虫粮仓”,1954年创建出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广东蚬岗粮库、河北玉田粮库、山西宁武县等地也为“四无粮仓”的改进和推广创造了宝贵经验。1955年粮食部正式向全国粮食系统推广“四无粮仓”的做法和经验。创建“四无粮仓”是新中国代粮食人的伟大创举,开启了我国粮食流通事业发展的新时代。60年来,浙江余杭的“四无粮仓”精神与河北玉田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一起,共同成为激励一代代粮食人接续奋斗的行业精神,成为我国粮食行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作风。“四无粮仓”精神是心系国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粮油代理)。
60年前,由于仓储设施条件落后,储藏粮食发热生霉,鼠咬虫蚀,损失严重,浙江余杭县的粮食保管员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怀着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满腔热忱,自己动手,因陋就简,不怕困难,不畏艰苦,夜以继日地顽强工作,开展虫害,登房顶、端雀窝,爬地垄、堵鼠洞,灭鼠保粮,虫口夺粮,用他们的辛劳和智慧,守护了国家粮食的储存,彰显了老一辈粮食人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
浙江余杭老一辈粮食职工在毫无经验借鉴、全靠白手起家的条件下,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涉先人未曾涉过的险滩,敢攻前人未曾攻克的堡垒。他们从1952年上半年开始,就探索“无虫粮仓”,不断试验,不怕失败,坚定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为人先的气概,终创建了“四无粮仓”。从“无虫”到“四无”,从“无虫、无霉、无鼠、无雀”到“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四无粮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传承了老一辈粮食人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浙江余杭粮食职工创建“四无粮仓”和河北玉田粮库提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初始的念想是防止粮食损失、实现颗粒归仓,朴素的情怀是勤俭节约、爱惜粮食。60年来,这种念想和情怀,凝结成老一辈粮食人敬重粮食、热爱粮食、珍惜粮食的行业作风,体现和传承的是粮食行业崇尚节约、惜粮如金的节俭精神。河北玉田粮库的18名职工历尽艰辛,发扬勤俭节约“十个一”、坚持“三个自己干”的精神,把72间旧当铺改造成新中国批“四无粮仓”,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在当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大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形势下,“四无粮仓”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更加闪耀着光辉的行业品质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四无粮仓”创建过程中,浙江余杭粮食职工凭着满腔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感,不畏艰苦,流血流汗,舍个人为粮库,舍小家为国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由他们实践创造、行业沿用至今的“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的粮食储藏保管经验,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当年精益求精、忘我工作的劳动场景,真实地体现出老一辈粮食人心系国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全国粮食系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要大力弘扬和传承“四无粮仓”精神所蕴含的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行业精神,让“四无粮仓”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具新的时代内涵,让“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俄罗斯农业部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大麦和玉米维持零关税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