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国内玉米期货表现十分抗跌
2014-09-23 (来源: 糖酒网)
国内玉米期货表现十分抗跌,中粮贸易有限公司玉米事业部北方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柴小峰研究认为,长期的高价是难以持续的。政策调整是未来的大方向,但是我们看不到具体的时间表,因为棉花和大豆才刚刚开始试点,等上述品种试点成功了再向玉米等品种推广,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很多农村土地的确权也没有完成。
9月22日,不仅A股市场遭遇滑铁卢,国内外期货市场也迎来“黑色星期一”,多数产品出现下挫:国内豆油主力1501合约全日下跌2.91%或174元/吨,低下探至5774元/吨,创2006年10月底以来新低;CBOT玉米期货低下探至330美分/蒲式耳,创2009年9月下旬以来新低,CBOT大豆期货同日也创2010年7月中旬以来低位。
但相对而言,有临储政策托市的国内玉米期货则表现相对抗跌,昨日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1501合约全日仅下跌1元/吨或0.04%,收报2359元/吨。
“我国玉米市场逐渐进入了"政策市"的节奏中,特别是今年我们的收购数量实际应超过7000万吨,造成了目前历史"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的结构性行情。”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李喜贵日前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
自2008/2009年度启动的东北产区玉米临储政策至今已经实施6年,前几年国家临储政策在实施国家粮食战略、保护种粮农户收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临储托市收购政策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并终在中国玉米市场形成“堰塞湖”。
据记者了解,按照大连港(601880,股吧)口平仓价格来看,截至目前,在2013/2014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创出2.14亿吨新高的市场供给格局下,国家临储政策已经使大连港口玉米平仓价格创出2600元/吨的历史高,并在国家仓储系统形成高达亿吨的高库存(粮油代理)。
对此,李喜贵认为,2012/2013年度国家临储收购3000余万吨玉米,2013/2014年度国家临储收购玉米7000余万吨,托市收购玉米导致国家政策性粮油库存的大幅增加。当前,国家临储收购政策主要构成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托市价格高于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刺激市场主体过度提升玉米生产能力,造成耕地、水资源利用等自然因素达到了极限;二是玉米市场主体价格预期被严重扭曲,贸易经营企业空间缩小,造成产区和销区、东北产区和华北华中产区、原粮和产成品价格呈现倒挂。实质影响体现在企业不存粮、农民不存粮,而政府粮油库存则创历史新高。三是国内玉米价格不断提高的背后是国内外玉米价格差不断扩大,国内玉米进口压力激增。
上一篇:山东地区玉米价格跌至2600元/吨
下一篇: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市场粮源充裕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俄罗斯农业部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大麦和玉米维持零关税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