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宗庆后还能撑多久?连续3年业绩下滑,娃哈哈也有“中年危机”?
2017-09-13 (来源: 糖酒网)
导读:一说到娃哈哈,你是想到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儿歌,还是小时候爱的饮料?创立于1987年的娃哈哈,曾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品牌价值高达280亿元。现已步入“而立之年”,可是面对中年危机,娃哈哈有点不知所措,连续3年业绩下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呢?
为何形成如此局面呢?
1.太过任性,一味追求多元化
2002年,娃哈哈进军童装市场,定位城市中产阶级。10多年过去了,销售额还徘徊在两亿左右,市场存在感更是低的可怜;
2010年,娃哈哈加入奶粉大战,但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降至冰点,市场份额大多掌控在几家外资巨头手中,娃哈哈旗下的奶粉难以突围;
2013年,娃哈哈涉足白酒行业,与茅台镇的金酱酒业成立合资公司,对标“A股股王”国酒茅台,推出了“领酱国酒”。但遗憾的是,娃哈哈花了150亿却砸不出一丝涟漪,现在更是传出要退出白酒市场。
除此之外,娃哈哈还干过开商场、卖瓜子、售啤酒等行当,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定位模糊、市场小众、或渠道拓展不力等原因,非但没成气候,反而拖累了主业发展,使娃哈哈看起来是个“四不像”。
2.产品迭代速度慢
近二十多年,除了AD钙奶和营养快线,娃哈哈几乎没有推出什么得意之作。曾经是娃哈哈消费主力军的80后逐渐老去,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认为娃哈哈更像是一个父母年代的“老土鳖”,取而代之的是可乐、脉动、红牛等饮品。
虞涤新 果睿投资董事长 前德隆集团执行总裁
3.一直在模仿,产品缺少创新
娃哈哈在业内的外号就叫“饮料界腾讯”,是因为“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一模式的缺陷在于:市场上什么火就学习什么,跟在竞争者后面的“后发制人”打法,这种策略在中国饮料市场刚培育时,还算富有效率。可随着饮料市场进入“寒冬”,消费升级下的消费者对健康的鲜果鲜榨饮品更加青睐,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娃哈哈,却无法站出来革新。
4.品牌跟不上消费市场
娃哈哈一直以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执地满屏歌唱“喝了哇哈哈,吃饭就是香”,“爽歪歪,爽歪歪,营养多多身体棒”。殊不知,对于儿童来说,乳酸饮料因为营养价值问题已成妈妈眼中的垃圾食品;对于成年人来说,因为品牌定位偏幼稚又不好意思放入购物车。
5.市场竞争压力大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北上广,娃哈哈原来的优势市场(农村和县城)逐渐萎缩。同时,康师傅、统一、雀巢等相继进入乳酸饮品市场,导致竞争压力增大。
6.营销模式滞后
娃哈哈曾凭借强大的联销体经销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推出新品就能迅速铺向这些地区的每一家小卖部,轻易地占领市场。而随着零售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营销模式早已被甩在后面。
宗庆后会为他的娃哈哈集团撑多久?
风风火火30年,娃哈哈大了,宗庆后也从青壮年一路打拼到七旬老人。在新形势下,娃哈哈面临的挑战很严峻,未来之路已满布荆棘。宗庆后要像柳传志那样安然“退休”恐怕是不可能了,老当益壮的他或许会像任正非一样,奋斗到后一秒吧。不知道,那时的娃哈哈会是什么样子呢?(来源:今日头条 涤新资本论)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百事拼拼瓶新上市,王老吉×JPG联名推出草本咖啡新品 | 新品
- 卫岗新绿园金桂乌龙茶牛乳饮品;正广和「喝个」系列果汁汽水
- 投资5亿元 鲜汽满满无菌冷灌饮料项目签约
- 伊刻活泉推出现泡养生系列新品
- 农夫山泉上半年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
- 三顿半推出陈皮荔枝康普茶; 奈雪的茶推山姆限定新品
- 伊刻活泉新推石斛西洋参养生水
- 王老吉WALOVI国际罐;可口可乐零食量贩装
- 投资5亿元 九阳豆业自立袋液态饮料生产基地项目签约
- 投资2亿元 林之泉饮品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