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古法酿做酒
2023-11-15 (来源: 糖酒网)
1、 药酒 的炮制有两种方式, 酿制法和浸渍法 。而其中的浸渍法又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 有文字记载的早药酒是殷商的“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也可提高。热浸法制药酒的早记载大概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一例"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2、 唐宋,元明清,近代三个时期药酒的特点。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以前两者为主。该时期的药酒有个重要特点,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象乌头,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的如果滥用,往往会伤及阴血。 该时期重要的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很具参考价值。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表现为补益酒增多。明清以前的药酒还是以为目的的居多,而明清时期是保健性药酒的繁荣时期。该时期出现以烧酒为酒基的药酒,与明代以前的药酒以黄酒为酒基有明显的区别。以烧酒为酒基,可增加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这是近现代以来,药酒及滋补酒类制造上的一大特点。(笔者对以烧酒为酒基的药酒制作方法持反对意见)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适当提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 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医家的批评。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以及补甸养阴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该二维码7天内(09-05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不同体质的保健酒
下一篇:切记,不可将保健酒当做白酒喝

相关保健酒百科
- 切记,不可将保健酒当做白酒喝
- 家庭配制药酒的注意事项
- 清醒不代表酒醒!——酒驾危害知多少
- 保健酒的发展前景
- 保健酒,你喝对了吗?
- 药酒一次喝多少比较好?泡药酒一次泡多少斤合适?
- 泡了6年至7年的药酒还能喝吗?泡药酒的十大禁忌
- 保健酒与健康白酒有什么区别?
- 对选购葡萄酒的小提示我们了解哪些呢?
- 茅台不老酒怎么样?茅台不老酒是什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