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我们以前最喜欢的告别诗,我们每次都能从这首诗里感受到欢呼和离别后的痛苦。然而,看完这首悲伤的诗,你有没有想到一件事?就是我们现代人和朋友喝酒,不管是高兴还是离开,都需要说一句祝酒词。这是喝酒碰杯时的口头禅,也是似乎习以为常的语气。
“干杯”的英文“toast”一词起源于16世纪的爱尔兰,原意是烤面包。当时的爱尔兰酒徒习惯把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及吸附酒内的其他物质。到了18世纪,“干杯”这个词才有了今天的含义,并且发展成为祝贺颂辞。干杯时,人们往往还要互相碰杯,据说碰杯与教堂敲钟是同一意思,都是为了驱除恶魔。另有一说,是因为当时欧洲中常有人在酒中投毒谋杀异己,因此社会的在聚会饮酒时,大家互相碰杯,使杯中的酒碰溅到对方的酒杯中,以显示酒中没有下毒,象征诚意。而且人们在干杯时总是用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这是为了让对方看到,祝酒者腰间没有暗藏武器,显示友好的意思,并口称“cheers”,向对方祝酒。后来这种形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显示绅士风度的礼仪流传了下来。
“杜举”由来
“干杯”这种礼仪,流传进入我国大约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这段时间,在此之前,古人并不“干杯”,但却有相近的饮酒礼仪,称之为“杜举”。说到“杜举”,不得不提到“杜蒉扬觯”的典故。
公元前533年,晋国大臣智悼子荀盈去逝还没有正式下葬,晋平公却与乐师师旷、近臣李调喝酒取乐,并击钟奏乐。晋国自晋文公重耳之后,一直施实的是“六卿三军”制,由六个大家族来管理晋国政事,智悼子荀盈便是六卿之一的智氏,所以荀盈的去逝对于晋国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
杜蒉是晋平公的御厨,看到这番景象便蹬上宴席前的台阶,向晋平公请求把盏敬酒。晋平公点头答应。杜蒉先斟满一杯酒,捧给师旷说:“旷先生,喝掉这杯酒!”师旷喝过。杜蒉又斟满一杯,捧给李调:“调先生,喝掉这杯酒!”李调也顺从地喝过。杜蒉再斟满一杯,面对着晋平公,二话没说,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转身就走。
杜蒉的举动,把晋平公、师旷、李调君臣三人搞得面面相觑,晋平公急忙叫住正下台阶的杜蒉:“蒉先生,等一下,看你刚才的意思,像是要开导寡人,所以我没有和你搭话儿。你让师旷、李调喝酒,是为什么呢?”
杜蒉重新入座,回答说:“旷先生是音乐主管,是帮君主您听声辩音的,是君主您的另一双耳朵。甲子日和乙卯日是两大忌日,在子卯两日,国君撤去宴饮钟乐,学子要停下学业,就因为忌日心痛。君主,大臣都是您的左膀右臂。如果膀臂断了,那样的痛心不知比子卯日的痛心要厉害多少!作为乐师,旷先生应该替您听到痛苦的呻吟声,但他还是陪您喝酒听乐,说明旷先生没有听到应该听到的声音,您的这双耳朵聋了,所以我罚他喝酒。”
杜蒉又说:“调先生是君主您的近臣,是帮您察颜观色的,是君主您的另一双眼睛。服饰是用来表达礼仪的,礼仪是行事的规矩,行事就要有行事的态度,而态度会写在脸上。今天,君主您的脸色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态度,调先生也没有注意到这些,说明您的这另一双眼睛瞎了,所以我罚调先生喝酒。”
晋平公点头又问:“你又为什么喝酒呢?”
杜蒉说:“我主管御膳房,是帮君主您品尝滋味的,是君主您的另一只舌头。味的作用在于理顺心气,心气用来充实意志,意志用来确定言语,言语在于发出命令。今天,君主您另外的耳朵和眼睛都失职了,而君主您却没有发出让他们离职的命令。这是我的罪过,所以我罚自己喝酒。”
所以在战国中后期,很多人在与君主饮酒时举杯,句话就是“君无寿万年”。不得不说,这种喝酒语气的话,既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也表达了君臣之道的规矩。但是和原来的颜色和欢呼相比,就失去了很多自由。
来源:葡萄酒网
该二维码7天内(08-27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红酒百科
- 【全球酒庄】南蒂罗尔葡萄酒旅游:夏日畅游酒庄、自然与运动之间的完美融合
- 酿造工艺:罐式发酵法(Tank Method/Charmat)
- 法国国宴认证!双鸡Roulot双重基因,这家勃艮第却因亲民而崛起?
- 葡萄酒产区知识:法国圣爱美隆卫星产区(St-Emilion Satellite Appellation)
- 夏天如何存储葡萄酒?
- 加州五个宝藏小众葡萄酒产区
- 2012年巴罗洛老牌大名家旗舰干红
- 葡萄酒品种知识:歌海娜(Grenache/Garnacha)
- 掌握这些实用礼仪,下次喝酒秒变行家
- 喝葡萄酒这么健康与多吃点葡萄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