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桃源黄酒业发展的瓶颈
2016-01-18 (来源: 糖酒网)
酿酒业一直是桃源镇的特色产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酿酒工艺的改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被引入桃源,苏州市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同里红酒业)投产的新酒厂以全新的姿态改变着桃源传统酒企的格局。
传统酒厂的现代化转型
入冬以来,桃源镇大大小小的酒厂开始了新一轮的冬酿(黄酒代理)。每天清晨四点,酒厂的酿酒师傅们就开始洗米、蒸饭、拌曲了,忙忙碌碌要到中午时分才能歇一下。如此热闹繁忙的景象在新同里红酒业的酒厂却很难见到,干净敞亮的厂房与传统酿酒厂灰黑的砖墙形成鲜明对比。
近日,记者随着新同里红酒业总经理沈玉根的脚步,参观了全自动酿酒流水线,高端气派的机器设备和质量上乘的各类酒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这套设备投产以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酿酒产业。”沈玉根告诉记者,在产量方面,传统酿酒被这些自动化设备远远甩在了后面。“我们的老厂用30个工人,做2500吨酒;新厂40个工人,可以做3万吨酒。”
产量激增销售成问题
目前,桃源镇有酒企23家,除新同里红酒业以外,其余都是传统酒企,不少都是以小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新同里红酒业对桃源整个酿酒产业的冲击可谓不小。
据悉,自动化酿酒设备的好处在于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通过控制温度,酿酒变得十分简单。沈玉根是酿酒行业的“老法师”,他告诉记者,传统酿酒方法和自动化生产完全是两个概念。“以前的酿酒师傅都是靠手去感知温度,从而判断酿酒进程;现在电脑控制温度,只要设定好数据,一切都不用操心了。”沈玉根说。
从白花花的糯米到晶莹剔透的黄酒,整个流程都不需要人参与,新同里红酒业的自动化酿酒设备就是这么“牛”。产量激增,随之而来的存储、销售环节也亟待提升。“我们厂仓库有一万三千平方米,可存放1万吨酒。”顺着沈玉根的指引,记者看到仓库内整齐放置着一排排酒坛,几个工人拉着板车正在搬运。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库存,沈玉根却犯了难,酒酿出来了,卖到哪里去呢?
物流成本成了“老大难”
“我们厂现在发酵一个冬天的酒,可以卖三年!”沈玉根的话毫不夸张。连续发酵两年后,沈玉根选择停一停,今年新同里红酒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冬酿。
为提高销量,走电商的路子行不行?以酒类电商中颇有名气的酒仙网为例,该网站工作人员与新同里红酒业洽谈后表示,如果一个黄酒品牌卖不出高价,那么利润无法覆盖高昂的物流成本,实在没有合作的可能。“现在,整个桃源的黄酒价位偏低,卖不出高价,一瓶黄酒如果卖不到50块钱,网站赚不到钱就没兴趣和我们谈。”沈玉根说。
记者登录部分酒类网站发现,尽管黄酒类的酒品很少,但古越龙山、会稽山、即墨老酒等黄酒中的“”赫然在列,价格是桃源各个黄酒品牌的数倍。以此观之,桃源黄酒想乘上“互联网+”的快车,走电商之路,必须先解决价格问题,而横亘在价格之上的品牌认知度问题则更为艰涩。
产业整合或成未来方向
从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很难找到桃源黄酒业发展的瓶颈。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许会有出路。
区经信委副主任科员沈国祥告诉记者,不要说黄酒业,全国的酒行业都不景气,但这并不意味着桃源黄酒业自身真的没有问题。“黄酒本来就是一个小众的产业,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江南,这注定了黄酒不可能和其他酒类一样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酒类。”沈国祥表示,小众市场的酒类也有它的生存之道。“一个酒企真正要做好,就要差异化发展。一方面要开发中高端产品,打响品牌;另一方面要扩大产能,占领低端市场。”在沈国祥看来,桃源的黄酒在中低端市场小打小闹的时间过长了。由于酒企众多,且各自的市场份额都不大,因此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
针对目前桃源黄酒业的现状,沈国祥表示,或许产业整合之路可以走得通。如果本地酒企中有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兼并其他酒企,整合到一起,集中力量发展黄酒品牌,那么桃源黄酒的发展之路或许会更为顺畅。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重磅!400余位国家级白酒评委齐聚河南仰韶,只为这事......
- 黄酒全球行,11家黄酒齐亮相2025年日本国际食品饮料展(JFEX)!
- 绍兴黄酒小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
- 房县黄酒新品发布会暨房县黄酒全球营销推介启动仪式举行
- 古越龙山与全球首款糯米威士忌“穿岩十九”签署亿元大单!
- 第二期黄酒品鉴师培训班圆满落幕
- 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品酒师培训班在绍兴开班!
- 产业观察 | 从新时代露酒发展看黄酒产业的破局与重塑
- 2025“国家级酿造料酒评鉴委员”换届选拔活动在绍兴举办!
- “老字号·全球行”2025绍兴(北京)推介会举行,会稽山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