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浅析我国粮食问题
2013-08-01 (来源: 糖酒网)
粮食的重要性毫无疑问。“”意味着粮食供应在数量上要充足,在时间上要连续和稳定。我国目前的做法是:从各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大限度地追求粮食产量,尽可能保证粮食自给自足;而18亿亩土地红线的含义是,这是确保基本口粮的底线,退到这一步,再也不能后退了。笔者认为,撇开其他方面不谈,单就确保粮食而言,这样的政策恰恰是十分不利的。
上述政策意味着,除非迫不得已,我们不到国际市场上去采购粮食。然而,要问的是,如果老是这样目光向内,假如真有这么一天,国内发生了自然灾害,以致我们不得不大规模进口粮食的时候,国际市场上有那么多的粮食吗?张文也谈到了这一点。然而,就在这个地方,逻辑错误发生了:既然国际市场规模小,那么就要转向国内。这是许多人的想法。可是,有没有考虑过,既然如此,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是否应当设法主动地扩张国际市场的规模呢?我们通过有意识地、连续地、有计划地采购,来引导全球种植者开垦闲置(实际上大量存在的)土地,逐年地扩大粮食生产,从而预先为我国粮食消费的增长或者其他不测事件作出准备,预留空间;这样一来,我国的粮食供应是不是就会变得呢?
我们不仅要吃外国的粮食,而且,从现在起,还要适度优先地吃进口粮。越是平时,越是没有灾难和危机的时候,我们就越发要吃外国的粮食。我们不仅要向各农业大国采购,还要分散地向各大洲有特色的小国采购。我们不仅要吃外国粮,还要多存储外国粮,要树立我国进口商在外国卖家面前的良好信誉,使外国农民放心地为我们种粮食,并为此制订长远的生产计划。这是对外汇的为正当和有益的使用。因此而闲置下来的土地,一部分可以拿来供应城市化,一部分可以拿来恢复生态,余下来的则作为轮休耕地,以供后备之用。只有这样,当危机或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才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届时,如果危机是由国内因素引起的,我们则可以扩大进口;如果危机来自于外国供应者,我们则既可以选择更换外国供应商和生产国,又可以选择扩大国内种植面积。如此既可进,亦可退,这才称得上“”。
18亿亩红线为什么很荒谬呢?因为这个政策实际上是要把主动权交到外国人手上。它要首先把国内的生产潜力发挥得满满当当,一点儿余地不留,尽量不给国际社会“添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国内发生粮食危机,我们就只有仰仗外国人了;而国际市场供应不足,国内又无法扩产,我们就有可能立即陷于绝境之中,麻烦就大了。一种方法是动员别人,把余地留给自己;另一种方法是动员自己,把余地留给别人;哪种方法,不是一目了然吗?
现行的政策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前提:粮食如果要出问题的话,问题将出在国际上,因此,只有优先立足于国内生产,才能。可是,客观地看,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粮食生产都是可能发生灾难和危机的,我们不能认为,中国农业发生歉收的可能性比外国要小。吃他国的余粮固然有风险,固然可能不那么稳定,可是,采购点多了,分散了,相互调剂余缺,供应反而会稳定下来。归根到底,全世界都给我们供应粮食,比之我们只吃自己的粮食,性将会大大地提高。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8亿亩耕地红线还给领导人和广大国民传递了这样一种错误信息:只要守住它,吃饭问题就是高枕无忧的。当真正的大灾难降临在我们头上时,我们将发现,这条红线什么也保证不了,它无法保证每个国民有基本的口粮,任何政府都没有能力使这种如意算盘变为现实;而真正有助于抵抗灾难的得力措施却会因为诸如此类的政策而遭到忽视,或者只有在灾难过后才会被想起。
对农业的补贴和粮食储备都是必要的,不过,这些措施要建立在自然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并且要有成本核算,要将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可是,目前的情况是,似乎很少有人认识到我国的远期粮食消费量将会在当前产量的基础上翻一番。连这样的基本认识都没有,又怎么能够谈到后续的、高端的政策设计呢?
上一篇:江西南昌县粮食质优量优
下一篇:中国加快粮食进口步伐引猜想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俄罗斯农业部调高小麦出口关税,大麦和玉米维持零关税
- 国际谷物理事会:全球谷物产量下调400万吨,因玉米产量调低
- 45年来首次!危地马拉发布高产玉米新品种
- 喜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 俄罗斯农业部将小麦出口关税调低15%,玉米关税调低3%
- 金龙鱼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 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突发!金龙鱼大举增资鲁花集团了!!!
- 金健:从源头着手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王澎: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打造的是粮油饲料行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