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我国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标准缺失
2016-07-01 (来源: 糖酒网)
目前,益生菌在乳制品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益生菌乳饮品,酸奶,奶粉等三大类产品。数据显示,至今全球约4亿~5亿人在消费益生菌乳制品。
近几年,各种益生菌的饮料(饮料招商)越来越多,除了蒙牛、伊利、光明、晨光等老品牌外,喜乐、味全等品牌也纷纷推出益生菌饮料抢食市场。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此类饮料虽名目繁多,但在功能上却出现严重的同质化。
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目前我国益生菌市场大的瓶颈就在于菌种,国内菌种的研发与生产仍为空白,使用的菌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广州光明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培侨在会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承,现在乳企推出的益生菌饮品确实同质化比较严重,因为大部分菌种比较同质化,目前国内厂商的生产规模都不大,并且菌种的技术研究门槛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沉淀。所以也希望国内同行,能够走自我创新之路。
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行业乱象也随之而至。
由于益生菌不耐高温,高温下易衰亡,须置于8℃以下的环境中存贮,在保质期内存放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活菌越少。
王丁棉指出,目前益生菌市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死菌当活菌卖;产品只标注含益生菌指数,不标示容量比单位;冷藏产品却常温储存、运输、销售,致使活菌变为死菌等。
乳酸菌饮料分为活菌饮品与非活菌饮品,活菌与死菌的区别在于是否用冷链低温条件保存。“活性”乳酸菌饮品内含大量活菌,需冷藏保持菌的活性,保质期一般在1~2个月以内。而在生产“非活性”乳酸菌饮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或者是技术水平不够,在乳酸菌发酵后需经加热,因此产品中不再含有活菌。然而,有些商家以“冷藏口感更佳”标语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死菌是活菌。
而“常温销售”则导致活性菌数量大幅下降,在高温条件下,一些杂菌繁殖较快,消费者食用后反而可能会引发不适。
王丁棉指出,目前,国内益生菌产品标识及监管还不够完善。许多菌种名字很长,部分企业用英文缩写来表示,菌种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具体功能,很多时候只有企业自己清楚。
乳品生物技术专家张和平则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制定益生菌和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标准。由于没有相关法规,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监控。
上一篇:农夫果园混合多种果汁口味饮料轰动全国
下一篇:2016健康饮品颇受追捧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华润饮料肇庆工厂增线项目用地摘牌
- 华鸿生物科技研发中心项目饮料生产线投产
- 百威亚太Nelson Jamel辞职,离开百威集团
- “三养1963”正式亮相韩国市场
- 投资1.5亿元 金辉有机果蔬汁深加工项目开工
- 突发 | 星巴克以40亿美元向博裕投资出售中国零售业务60%股权
- 果子熟了「芭乐果啤」&「杏桃果啤」;盒马「白马王子汤螺旋藻」
- 百事公司25年来首次改logo
- 2025 中国固体饮料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宜昌召开
- 雀巢UHT超高温灭菌奶暨1.8克咖啡小条包产线项目投产





加专业顾问微信,帮您解决酒产品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