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盛魁国礼商贸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糖酒网首页 » 招商 » 北京大盛魁国礼商贸有限公司 » 招商信息

招商信息

  • 大盛魁白酒招商代理
      沉缸酒产于福建省龙岩县(现龙岩市),因在酿造过程中,酒醅经“三浮三沉”,酒渣沉落缸底,故取名“沉缸酒”。现在为福建省龙岩酒厂所产。这是一种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总糖可达22.5~25%。内销酒一般储存两年,外销酒需储存三年。    龙岩沉缸酒 属于黄酒。酒液鲜艳透明呈红褐色。有琥珀光泽,酒味芳香扑鼻,醇厚馥郁,饮后回味绵长。龙岩沉缸酒的酿法集我国 黄酒 酿造的各项传统精湛技术于一体。比如说,龙岩酒用曲多达4种,有当地的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药材;有散曲,这是我国为传统的散曲,作为糖化用曲。此外还有白曲,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红曲更是龙岩酒酿造必加之曲。酿造时,先加入药曲,散曲和白曲,先酿成甜酒娘,再分别投入的古田红曲及特制的米白酒。长期陈酿。 龙岩酒 有不加糖而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三大特点。酒质呈琥珀光泽,甘甜醇厚,风格独特。   此酒糖度虽高,却无一般甜型黄酒的黏稠感,使人能感觉到糖的清甜,酒的醇香,酸的鲜美,曲的苦味,味味俱全。1959年,龙岩沉缸酒被评为福建省名酒。1963年、1979年和1983年,在第二、三、四届全国评酒会上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得国家金质。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龙岩沉缸酒 始酿于明末清初。传说,在距龙岩县城三十余里的小池村,有位从上杭来的酿酒师傅,名叫五老官。他见这里有江南的“新罗泉”,水质好,便在此地开设酒坊。开头他按照传统方法酿制,以糯米制成酒醅,得酒后入坛,埋藏三年出酒。但酒度低、酒劲小、酒甜口淡。于是进行改进,在酒醅中加入低度米烧酒,压榨后得酒,人称“老酒”。但还是不够醇厚。他又二次加入高度米烧酒,使老酒陈化、增香后形成了如今的“沉缸酒”。当时,小池村酿酒作坊曾发展到七家,但产量却极为有限。后来,扩建了原有酒坊,并在龙岩登高山下罗盘井泉附近新建厂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对传统的酿酒工艺加以科学总结,沉缸酒的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声誉日隆。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白酒招商
    董酒归来     2月23日,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省遵义市老酒厂内举行了盛大的新万吨 基酒 库启用仪式。谁也没想到,沉寂10多年的董酒竟然保住了这千金难换的家底,并将由此拉开复兴的序幕。   面对如今厮杀残酷的 白酒市场 ,董酒靠什么重回高端白酒江湖?   基酒之殇   中国白酒行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0年白酒行业实现产能890万千升,同比增长27%;销售总额高达2700亿元,增速达到25%,2011年上半年的同期增幅更是超过30%。与此相对应的是,白酒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白酒企业的利润也水涨船高。   不过,白酒市场疯狂扩张的浪潮背后,基酒库存不足成为了为致命的“暗伤”。   目前在国内白酒市场上,需向其他企业购买基酒的企业为数不少,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品牌影响力有限,干脆专门生产基酒卖给大酒厂。   “千年老窖,万年糟”的基酒储存,是任何一家白酒企业品牌与历史传承的形象代言人。据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琼介绍,普通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一般为一年,但相对应的基酒则必须要历时3~5年才能达到优质酒所需的口感和纯度。   基酒存储无法赶上扩张速度,正成为每家白酒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悉,目前除了 茅台、五粮液、董酒 等几大名酒的基酒相对充足以外,全国7000多家白酒企业的在产品存货均低于当年经营成本的10%,基酒存量更是明显偏低。   珍贵酒魂   在年份白酒市场与消费日益成熟的今天,陈年基酒已成为整个白酒行业的稀缺资源。年份基酒所必须的要素——时间,构成了 知名白酒品牌 的核心元素。   董酒工艺复杂,是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蒸生产的白酒。在酿造过程中,加入130多味本草,其中小曲90多味,大曲40多味,从而造就了董酒独特的香味组成成分,除它本身的醇香、酯香外,还有淡淡的药香。后来,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将其香命名为“ 董香 ”。1983年,国家将董酒配方和工艺作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1996年和2006年又两次重申,保密期限设为长期。   董酒在1992年达到鼎盛期。1995年,由于体制等各种原因,董酒沉到谷底,进入长达10余年的漫长改制,为了改制彻底,公司主动撤出了市场,并对员工进行了彻底安置。董酒基本进入闭关修炼状态。就在此时,董酒的领导层毅然决定,坚持就地原址封存基酒并妥加储存,以待董酒他日崛起,大量基酒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目前董酒基酒库中,拥有2万多吨基酒储量,其中近1万吨为2000年以前的。而那些60年代的‘酒魂’基酒的价值,是不能以金钱进行衡量的。”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白酒评酒委员李其书说。   还没走进董酒基酒库,酒香就扑鼻而来。基酒库里,每一坛酒的盖子上都有一张小纸片,尽管落满灰尘,但仍能清楚地辨认出坛内基酒的酿造年代。这里12年以上的陈酿好酒随处可见,还有不少四五十年以上的原浆基酒。这些被称为“酒魂”的珍宝,在市场上动辄上万元,并且年代越久价格越高。董酒在艰难的时候都没舍得卖自己的基酒。这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彻底保障了董酒品质优良的同时,也成为了董酒复出的“东风”。   蒋琼说,董酒的整个酿造过程就需要三年时间,到出酒更是需要五年以上时间。董酒2万吨基酒储量,足以支持其实现2015年50亿的销售规模,五年后,董酒将跨入百亿俱乐部的目标定可实现。   厚积薄发   2007年,董酒开始了资本运作。两易其主后,同年11月,瓶新的董酒下线,拉开了董酒复苏的序幕。2012年,董酒在新管理层完备的情况下,携品牌优势卷土重来。蒋琼介绍说,之所以现在才发力市场,是因为从2007年复产至今,是2000年以后1万多吨基酒的主要积累期。   在这背后,是以董事长蔡友平为首的新董酒管理层长达12年的企业再造。接手董酒以来,蔡友平便大刀阔斧对企业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债权债务问题,并组建了新团队。许多如同酒魂一般的50岁以上的酿酒师回归自己的企业。70多名酿酒工程师采用老师傅“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人,以保证董酒工艺的传承质量。   品牌是董酒 品牌回归 的步。董酒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收回外包品牌,收缩产品线,甚至将一个已签了十年外包合约的品牌收了回来。同时,董酒扩建了现有厂区的规模,扩建之后产量可达1.2万吨。他们还在当地修建了面积1000多亩的产业园,致力于微生物环境的再造。   为了跟进董酒快速发展步伐,实现销售目标,董酒今年将投入3.2亿元以上,用于全国范围内的 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 。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白酒代理加盟
    酒名小知识 酒的名称是 酒产品 的一个符号,起个“好名字”已成为赢得顾客青睐 提高销售额 、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好的 酒名 确实可以让人感到亲切,感受到一种文化。我们在收藏酒版时,常常看到酒名中有“ 酒头 ”、“ 酒尖 ”、“ 原浆 ”、“ 春 ”、“ 坊 ”等字眼,而不知其含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酒版名称的小知识,以飨广大酒版收藏爱好者:   “ 酒尖 ”是酿酒时酿出来的酒液,此时酒的纯度,度数也高,一般能达到70度以上,但酒液的量也较少。如韶泉酒尖等酒版。   “ 酒头 ”是白酒在蒸馏初期截留出的酒度较高的酒、水混合物,它含有较多的酒香物质。如仰韶酒头、68度酒头、塞罕坝酒头等酒版。   “ 原浆 ”是相对于勾兑酒来说的,它是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蒸馏后不需要勾兑即可直接饮用的酒。如原浆酒等酒版。   “ 窖 ”是指粮糟发酵的“窖池”,一般来说30年窖龄以上的窖池,才能成为“老窖”。窖池越老,有益微生物越多,酒质也就越好。如宁城老窖、赊店明窖等酒版。   “ 老 ”表明自己的酒是“”,表示该酒是陈年老酒,醇厚悠香。如泸州老酒坊、老顺口、老龙口等酒版。   “ 春 ”古代把春天酿成的酒称为“春酒”,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唐人名酒多以春”,现代人们还是继续沿用,以表示此酒古老醇厚。如剑南春、两湖春、五粮春、古贝春等酒版。    “ 老 ”表明自己是“”,表示该酒是陈年老酒,醇厚幽香,如泸州老窖等。    “ 坊 ”即酒坊,我国古代酿酒之所,现在酒名中的“坊”一般标明该酒为“老酒坊”生产,历史悠久如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始于元朝,号称“中国白酒坊”。其他还有永盛烧坊、酒乡坊等酒版。    “ 泉 ”,以佳泉为水源,泉香而酒洌,以示酒的超凡脱俗,如方瓶玉泉、茅泉酒等。    “ 大曲 ”由大曲做糖化发酵剂的蒸馏白酒的统称,大曲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在适当的温度湿度下培育而成,因其体积成大砖块状故名大曲。如全兴大曲、成都大曲、洋河大曲。    “ 特曲 ”是指(特别好)的大曲酒,如珠海特曲、丰谷特曲等酒版。    “ 双回沙 ”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制曲酿造,采用“混蒸混烤”的传统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并在酿造过程中采用“双轮窖”、“多轮窖”等工艺增提基酒品质的名酒。如贵州金沙窖酒厂生产的“双回沙酒”等系列酒版。   酒的种类   酒的种类包括 白酒 ,啤酒,葡萄酒, 黄酒 ,洋酒等。   酒的香型        不同的酒的主体香型不同,不同地方的人对 酒香型 的偏好也不一样,在评酒中,往往以香型对酒进行归类。           酱香型白酒 ,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发酵工艺为复杂。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           浓香型白酒 ,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 大盛魁 等酒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发酵原料是多种原料,以高粱为主,发酵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采用陈年老窖,也有人工培养的老窖。在名优酒中,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大。四川,江苏等地的酒厂所产的酒均是这种类型。           清香型白酒 ,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采用清蒸清渣发酵工艺,发酵采用地缸。           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剂。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白酒代理加盟
    盛初咨询入驻白水杜康   2012年5月8日,陕西杜康酒业集团与盛初(中国)咨询集团营销战略服务签约仪式在西安高新区举行,这标志着 白水杜康 在营销管理上将进行重大改革。   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红军和北京盛初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成出席签约仪式。   张红军高度评价在白酒业内屡创佳绩的盛初营销团队,他也是经历三顾茅庐,才赢得了今天和盛初的合作机缘。新年刚过,张红军就带队赴江苏洋河酒厂实地考察盛初打造的洋河蓝色经典营销案,目睹了洋河销售额连续7年保持80%以上增长,年销售额突破240亿元,跻身中国白酒三甲的喜人局面。这次参观深深地触动了张红军,萌生与盛初合作之意。此后,张红军多次接触盛初,共商合作。   被誉为“ 中国酒业顾问 ”的盛初,在中国的 酒类营销 上作品颇丰。目前盛初服务于 五粮液 、苏酒实业(洋河+双沟)、郎酒、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古井贡酒、酒鬼酒等40余家企业(其中有12家白酒上市公司)。盛初评估新伙伴——白水杜康具备进入国内一线品牌梯队的潜质,有丰富的待发掘题材,有很好的市场上升空间。盛初将为白水杜康量体裁衣,锻造品牌,升级营销系统。   无论是从十年前盛初的“ 口子窖 ”营销实践,还是到盛初推出的“红花郎”品牌独立,“酱香典范”概念的传播,盛初的每一次策划和推手,都在白酒业产生震荡。特别是当洋河酒改写“茅五洋”时,盛初的营销创造力更是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次白水杜康和盛初的牵手合作,必将再次掀起产业波澜,唤醒酒祖杜康,再谱新篇。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白酒代理
    赊店老酒再造生态酿造新城   “不久的将来, 赊店老酒 将再造一座高标准、生态化、开放式的生态酿造新城,成为社旗县产业集聚区的‘酒核心’”。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如是说。 该公司改制两年多来,赊店老酒在中原酒业群雄中强势突围, “青花瓷”系列白酒 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发展速度令人瞩目。2011年,赊店老酒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先后荣获河南省“市场竞争力品牌”、“河南省名优产品”、河南名酒“六朵金花”及第二批“河南”等荣誉称号。   品牌提升   从2009年开始,赊店老酒改制,新任公司领导班子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赊店老酒,一举盘活了这个曾经岌岌可危的 “”企业 。李刚介绍,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征求消费者意见基础上,赊店先后砍掉了980多个低档微利产品,确立了以“ 赊店老酒青花瓷系列 ”和“ 中国赊酒恒温窖藏 ”为主导的新产品线。董事长单森林还聘请专业营销咨询机构对市场布局进行优化,使赊店老酒在南阳、郑州的销售出现百城千店“青花”香的盛况。   文化提升   以“信义”而得名的赊店镇的历史,与赊店老酒相生相伴,历久传承而不衰。赊店“元明清”青花瓷以原汁原味的包装,绵、甜、雅、净的口感,结合手工酿造和古老工艺特色,迅速受到全国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2011年12月,赊店老酒酿造技艺被命名为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公司计划以老厂区数百年历史的恒温酒窖为基础,复原全程手工古法酿酒,使之成为真正传承历史、再现厚重酒文化的“古镇之花”。   目标提升   “加快建设赊店老酒产业园,将之建成中原的生态酿造新城,势在必行。”单森林董事长为赊店产业园建设定下三步走规划:期工程计划建优质基酒窖池4000个,年产曲酒750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二期工程将规模扩大一倍,到2016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三期工程将形成3万千升曲酒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辐射带动1万亩原料种植标准化示范区、5万~6万亩原料种植协作区,拉动包装印刷、物流运输、文化创意和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白酒代理
    走近古井贡相约        4月21至22日,由2012韩国丽水中国馆主办、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及安徽省贸促会承办、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韩国丽水安徽推介会暨“ 醉美古井贡•相约看世博 ”启动仪式活动在安徽合肥、亳州两地举行。   作为“2012年韩国丽水中国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安徽古井集团对中国馆前期筹备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2012年韩国丽水以海洋为主题、中国馆以“人海相依”为主题,古井贡酒关注生态酿造环境的“贡献•共享•共赢”理念与其一脉相承。古井人正是有千年古井之无极水才酿造出甘美的古井贡酒,2012年被誉为“南有古井贡、北有古长城”的古井贡酒以“ 中国龙•中国酒 ”的新形象实现品牌升级,希望以浓郁的中国东方美酒精神为元素,不遗余力的为促进目标及和谐发展理念而努力。为韩国丽水中国馆的圆满举办作出贡献。   当天推介会上,在众人的期盼和主持人隆重的介绍声中,一款重达10公斤的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 韩国丽水高端定制酒身披“红绸”出场了。驻华使节、参会贵宾以及国家一级演员朱德总司令的扮演者王伍福一起为定制收藏酒揭幕并签名,均主动将自己的美好祝福寄托在美酒上,现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世博定制酒是古井贡酒与世博姻缘的美好“结晶”,共同见证人酒相依的东方美酒精神,也凝聚了五洲人民预祝韩国丽水世博盛会成功召开的美好心愿。     巴勒斯坦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艾哈迈德•拉马、阿塞拜疆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季夫•甘基洛夫、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关锐捷、研究室信息司副司长张昌彩、以及来自土耳其、白俄罗斯、波兰、乌拉圭、牙买加、埃塞俄比亚等国的驻华使节们出席了此次活动。他们观看了中国白酒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并亲自品尝了 古井贡酒原酒 ,他们还对中国的酒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各国使节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也高度评价古井贡酒支持推广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李尚殷表示“酒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张亮对古井贡酒大力持中国馆的建设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他说古井贡酒作为中国 白酒行业 的代表性企业,与世博合作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大举措。     2012年韩国丽水世界博览会于今年5月12日~8月12日在韩国的海滨城市丽水举行,其主题为“生机勃勃的海洋和海岸”。据悉,这是历史上以海洋为背景的盛会,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参展。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白酒招商 代理
    聊聊“大盛魁”(之五)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大盛魁 把蒙古草原上的“印票”的商贸业务,做成了大规模的完整产业链。 首先,在外蒙各盟三年一次的会盟大会——蒙古人称之为“楚古拉”会议上,各旗署、王公与大盛魁及其他旅蒙晋商共同协商货物价格、利息以及偿还日期,并确定今后3年的供货商。商家、货物和牲畜价格、利息等一经决定,3年期间不得变动。 然后,各旗署每年一次经过统计,向大盛魁提交要货清单。大盛魁按清单在归化进行采购,货物准备好之后,编组大型骆驼物流大队,向4000里之外的外蒙乌里雅苏台进发。 这样的大型骆驼物流大队通常有几千峰骆驼,编组成严密的类似于出征之的组织。在这个物流大队里,每个驼工牵14峰骆驼(称为“一把子”),每14个驼工组成一顶“房子”,共有196峰骆驼。每顶房子有一名“领房人”、一名班头、一名做饭师傅和一名兽医,每人一匹马。每顶“房子”共用一顶大帐篷、一个伙食单位,还带有十来只巨獒,用于一路上的护卫和夜间警卫。 每次向外蒙草原送货,少则十几顶房子(3000峰骆驼),多则二十几顶房子(5000峰骆驼)。一路上,上百只大如牛犊的巨獒在前面开路,商旗迎风飘扬,数千峰骆驼逶迤而来,那气势! 到了乌里雅苏台附近,各“房子”分道,奔向各自负责供货的区域;然后,各“把子”再分道,奔向自己负责的旗盟。货物送达后,各旗盟官员清点接受,在“印票”帐上签字盖章,任务就算完成了。 秋后,大盛魁的掌柜伙计来到各旗盟,按“印票”帐记录的数量挑选羊马,选中的作上记号,由各旗盟派人赶到指定地点,交给大盛魁之后,羊、马又被组成羊“房子”、马“房子”从乌里雅苏台赶往归化。 大盛魁每年由外蒙向归化城交易市场赶运牲畜,仅羊、马就有十几万、二十几万之多,长途跋涉几千里,途经草原、沙漠、山地,气候多变,环境险恶,还要求牲畜死亡少,不掉队,保持体膘毛亮,需要很高明的一套专门技术和经验。所以,大盛魁赶牲畜的员工都是的专业人士。羊房子、马房子的“领房人”被成为“羊把式”、“马把式”,具有很高的地位,对于赶运牲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大盛魁职业经理人掌权的体制再次发生作用。大盛魁给予这些羊、马房子的领房人“顶身股”,稳定了专业队伍、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其他旅蒙晋商由于是财东掌权,舍不得给羊把式“顶身股”。 大盛魁每顶羊房子赶羊约一万五千只,分成十几群,每群一千多只,两个人起运,行走起来,各群的先后距离约二里路,整群前后相距约二三十里。前头群有掉队的羊,就由第二群收容,以此类推。末一群羊,初分配的数目就比较少。到一群就都收容起来,慢慢走。赶羊的人技术也高,他能把掉队的羊收容起来赶到目的地。每天赶羊到了休息地,必须选的“底窝”让羊群休息。“底窝”就是过往的羊群在这块土地上曾经休息过夜,日久天长,羊拉的粪底厚,用羊粪发暖,羊在这样的“底窝”上休息过夜,不易生病。大盛魁由外蒙向归化城市场赶马,24个赶马员工赶一顶房子的马群,约一千五百多匹,赶马员工分成两班,每12个人为一班,轮流行走、休息。如没有遇到河水需用井水饮马,马多井少时,每顶房子的马匹和员工再一分为二。大盛魁由外蒙赶运到归化城的马匹,除选送军马外,大部分通过归化城的羊马市场批发给各地贩马客商,经销于全国各地;一部分由大盛魁的总号另组织人员赶运,直接销售于各地市场。这些马匹分四路赶到山西洪洞县、长子县、河南开封府和直隶定州,在几个定期的骡马大会上进行销售。 就这样,大盛魁把其他大商号看不上眼的草原“货郎担”生意,发展成为这样一项规模巨大、供应链完整、商务模式严密的大生意。 有网友提到,希望老拙在本文中说说价值投资。实际上,这也是我在阅读大盛魁有关文献时,常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价值投资,不仅仅是“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投资好公司。 什么是“好公司”? 巴菲特把公司分为(Great)、良好(good)和可怕(gruesome)三类。他说,稳定行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就是他寻找的公司类型。真正的公司能够在资产上获得巨额回报,不需要把获得的收入进行再投资。良好的公司就是,如果要它增长,公司就需要再投资大量的资金。可怕的公司是增长很快的公司,需要大量资本刺激增长,以后的回报很少甚至没有。 实际上,“能够(长期地)在资产上获得巨额回报,不需要把获得的收入进行再投资”的公司应该说非常。至少伯克希尔•哈撒维不是这样的公司,因为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从不分红,总是“把获得的收入进行再投资”。用这个标准衡量,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不如大盛魁。因为大盛魁持续分红,同时把部分获得的收入(提取公积金)进行再投资。而且,我们不应该忘记,巴菲特投资的年代,是二战之后相对安定的年代和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美国。大盛魁的200多年,却是政治、经济非常不稳定的年代,经营的环境是战乱不断、经济极不发达的边境地区。 所以,按照巴菲特的标准,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大盛魁归到“Great”一类。 关键是,我们想通过大盛魁的历史,分析“Great”的公司具有有哪些特征? 当然,“Great”的公司可以有很多的类型,大盛魁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从上面看到的大盛魁历史看,“Great”的公司,首先要能够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发现被别人忽视的商机,并把它发展成为规模巨大、供应链完整、商务模式严密的大生意。 到此是不是就OK了呢?不是。 真正“Great”的公司,其管理阶层还能通过创新发展和收购兼并,不断扩大和延长这项生意的产业链,从而在增大利润的同时,挖成越来越宽、越来越深的“护城河”(竞争壁垒)。 微软、思科等公司都是这样,大盛魁也是如此。在上面介绍的产业链形成之后,大盛魁的各任大掌柜们通过创新发展和收购兼并两种方式,不断地扩展和延长了这个产业链。 先说创新发展。 康熙平定漠北后,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建立了一个蒙古王爷轮流进京值班的制度。要求草原上各汗的王爷轮流到北京常驻值班,参与国事。一方面可以及时得到解决草原各种问题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人质”。 可是这项制度对于蒙古王爷们,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王爷们进京值班,旅途和驻京的各项费用,以及笼络京内大臣们的礼品和支出,需要大量的银两。蒙古王爷们尽管拥有巨大的草场,大量的牲畜,可是却缺乏现银,需要借支,而且数目不小。别的商号避之唯恐不及,大盛魁的大掌柜 秦钺 却在其中看到了机会。 这一年,札萨克亲王应召进京值年班,临行向大盛魁借贷一万两银子。秦钺不仅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还派一名掌柜跟随亲王进京,如果亲王需要,随时支付银两,或者代亲王垫付。名义上是为照应亲王所需,实际上是秦钺安排的“公关经理”。因为就在这年,朝廷开始对蒙古草原上混乱的“印票”生意进行整顿,首先是彻底清查无照经营“印票”生意的商号,然后要通过“楚古拉”会议选举并经朝廷审批,终确定几家商号给予“印票”业务经营权,以便进行监管。 秦钺在蒙古草原上到处活动,札萨克亲王在京城四处打点。在“楚古拉”会议上,朝廷派来的理藩院大员为大盛魁说了不少好话。经过“楚古拉”会议讨论和朝廷批准,终确定了三家商号可以运营“印票”业务,其中大盛魁的经营领域大。朝廷还专门给大盛魁颁发了盖有乾隆玉玺的营业执照——“龙票”。那些被清理出蒙古市场的商号临走前大量拍卖存货,秦钺就用很低的价格把它们收购过来了。 从此之后,每逢王爷进京值班,秦钺就专门派号伙陪同。一路上和驻京的花销、进京前 置办礼品和进京后送礼,都由大盛魁跟班号伙按与王爷预先商定的额度予以垫支,记入“印票”帐。这时候大盛魁的跟班号伙,俨然就是王爷的帐房先生兼半个管家。王爷回来之后,将“印票”帐上的欠款分配到属下各旗,大盛魁随后收帐。就这样,秦钺把支应王爷进京值班纳入了“印票”业务范围,每年不但从这项业务中取得大量利润,还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与清王朝特殊的关系。 之后,秦钺又采取办法,从老商号手里争夺对驻边、官员的供应。康熙平定葛尔丹叛乱时,为了保证十万大军在漠北的后勤供应,招京商(与清廷铁关系的大商号)随军支应。草原安定之后,继续由这些京商供应驻边和官府。朝廷规定,和官员的薪俸由户部拨给,日用百货由商号供给,其支出分摊到各旗盟。尽管这项业务利润可观,但商号常常收不到现款,要等官府拿到旗盟分摊款后才能收款,而草原牧民缺少的正是现款。于是,供应驻边和官府的老商家视此项业务为鸡肋,从而使供应商品的质量不断下降。 秦钺从中又看到了机会。于是他特意嘱托归化城负责采购的分号掌柜精选市面上稀缺的南货,如时令水果、腌鱼烤鸭、衣料用品,用骆驼运载到乌里雅苏台,以较低的价格供应给衙门官员和驻防将军。大盛魁在购销这种商品时特别下功夫,货色齐全,供应及时。其他任何一家旅蒙商号都没有大盛魁送来的商品种类多。这一招果然灵验,将军官员有时便指定大盛魁为他们采购东西。大盛魁有求必应,决无差错。慢慢地,名声扩大了。在驻外蒙将军、办事大臣和蒙古王公眼里,大盛魁是一家能满足他们日用所需的商号。于是,驻边和官府的日常生活供应,甚至后来朝廷设置的口外所有驿站的日用供应,全都交给大盛魁。大盛魁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后,记入“印票”帐,由官府分派给各旗盟归还,再由大盛魁按帐收取相应数量的牲畜。这样,“印票”业务的供应链再次得到很大的扩展。 对、官府的供应,反过来又促进了更多的创新发展。比如,过去大盛魁取得的牲畜基本上都是卖了回收资金,没有深加工业务。自从开展供应官府业务之后,就产生了大量的伙食用肉类的需求。于是大盛魁就大量宰杀“印票”业务获取的牲畜,用于供应、官府、驿站的伙食,过年时加工成冻肉馅供应,后来干脆包成饺子,在经过天然速冻后供应。从而使供应链继续向深加工延伸。据说,每年供应、官府和驿站的肉馅,就要宰杀4000多只羊。所以,内蒙人都说,速冻饺子实际上是 大盛魁 的发明。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白酒招商
    张弓酒 全力叫响“东西南北中”    一直以来,张弓系列酒因其“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醇厚丰满,回味悠长”而享誉全国。“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因产品的良好口碑而声名远播。张弓酒业以振兴豫酒为己任,弘扬白酒悠久文化,稳定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张弓品牌影响,大力满足消费需求,促进豫酒产业发展。目前,张弓酒的高端主打品牌38°“张弓度之度”等产品已成为张弓系列酒的一大亮点。    张弓酒 始于商,兴于汉,盛于今,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张弓酒现有高、中、低档和内部用酒三大系列产品,花色品种40多个,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951年在几个酿酒作坊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张弓酒厂,1996年组建成立河南省张弓集团,2003年改制为河南省张弓酒业有限公司。张弓酒业公司是以生产“张弓”品牌优质酒为主的白酒生产企业,为中国酿酒企业。河南张弓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刚指出:今年上市的产品有张弓“箭系列”,婚庆用酒“玉弓缘”系列,度之度以上的“非常度”系列,这些新品的加入将使张弓产品线更加齐全而丰富。   注重质量 打造精品   张弓酒业始终视质量为生命,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在继承混蒸、混烧、老五甑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采用强化大曲、CC新工艺等先进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原酒的质量和优质品率,白酒科研和检测设备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级白酒重大课题研究,多项技术居全国水平。荣获国家、省、部级质量金、银奖30多项,被评为“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白酒精品”;2009年,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被授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改制以来,企业牢固树立“质量”、“质量兴企”的理念,视质量为生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检查等工作。张弓酒业集团现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年生产曲酒能力为5万余吨,是中国酿酒厂家,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几十项。产销量和经济效益数年居河南省同行业之首、全国同行业前列。   张弓酒业在完善以往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绩效管理模式,引进大质量观念,由产品、服务的质量扩展到工作、过程、体系、经营的质量,进而扩展到经济增长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张弓酒的产品竞争力。五年来,在国家、省、市组织的质量抽查中批批合格,全省白酒行业仅此一家,公司荣获“河南省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河南省民营企业”,三年来企业销售收入以30%的速度递增。   科技创新 提升品位    张弓酒 ,选用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高粱为料,以高温曲、中温曲为糖化发酵剂,用纯净古泉井水加浆,固态发酵,老五甑混合蒸烧,以花生饼,菜叶、苹果、大曲粉等培养窖泥,缓气蒸馏,低温入池,缓慢发酵,量质摘酒,分级入库,适当延长贮存期,精心勾兑,成为成品。   张弓酒业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酒糟二次利用技术研究”、“白酒厂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40余项科技项目,其中荣获科技进步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7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38度张弓酒开创了我国 低度白酒 的先河,被誉为“张弓美酒、低度鼻祖”、“张弓低度、中国首创”。张弓酒业成立的低度白酒研发中心,2010年通过省级低度白酒研发中心认定。   公司内部设立了质检、技术、科研、化验、勾调、采购等技术部门,并在酿酒、包装、勾调等主要部门、班组设立了质量管理员和车间质量管理员,形成环环相扣的三级管理模式,为产品质量提供了组织保障,使产品的生产过程时时处在可控之中,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做到了“不合格的供应商不选择”,“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同时,设立年质量专项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专项账户,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的各项措施顺利实施。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张弓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认定其为“河南省十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传承工艺 注重环保   在传承工艺,促进环保建设方面,张弓酒业有发言权。河南张弓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刚强调,对于环境保护我们丝毫不敢怠慢,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维护,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正如业界所熟知的“去掉包装喝好酒”、“喝酒喝品质,不喝纸盒子”,就是张弓多年来倡导的一种环保节约理念。事实上,去掉包装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全民倡导环保的今天,有着重大的社会公益价值及意义,符合能源政策及社会文明发展需求。企业坚信,随着消费者对环保的追求,去掉包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具体酿造上,张弓酒业传承传统工艺路线,传承张弓酒 古法酿造 ,坚持百余道手工酿造工序,施行循环经济,在自身产业链条上进行资源再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使产品品质得到极大提升,达到了张弓酒四千年不改醇香之品位。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夸奖”,张弓酒业正张弓以待,以百步穿杨之功“射”向新的更高更远的目标!张弓酒业人励精图治,以做好、做大、做强张弓品牌为己任,正为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弓人不仅仅酿的是酒,更是一种精神和气度,这就是:刚柔相济、玉汝于成!“张弓”以待的企业将把自己的优质产品“箭无虚发”地发往祖国大江南北。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保健酒招商
    聊聊“大盛魁”(之六) 大盛魁 “印票”业务的创新发展还有很多。能够当上大掌柜的,对“印票”业务的创新发展都做出过重大贡献。 我们接着说秦钺之后的大掌柜 王廷相 。 今天,已经有许多食品饮料企业通过扶植农户种植优良品种,并进行合同收购的联营方式,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媒体对这种产业形态大加赞赏,认为是一种创新。实际上,这种“创新”早在200多年前,就被大盛魁的王廷相创造出来了。 王廷相在大盛魁出徒后担任的职务是一个普通“买客”,就是采购员。他常年住在福建的武夷山专管为字号采买茶货,那时候不但是大盛魁,整个归化的通司商号的茶货大都来源于福建和湖南。这两地一处沿海一处在长江以南,距离归化都是数千里之遥。数字庞大的茶货车转船船倒驼,往往要辗转数月才能运回归化。其费时费力又费钱是可想而知的。王廷相常年奔波于这条茶路,深知其中的艰辛。于是他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时时刻刻都在琢磨减少运茶路途糜费的良方。他发现,经常过往的湖北蒲圻县、崇阳县、羊楼洞、羊楼山一带峦山重叠,树木苍郁,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很适合植茶,完全有条件开辟为一个新的产茶区。于是在报告总号后,决定扶植这一带的农民改种茶树。可是那一带的农民从来就不曾种植过茶树,对王廷相的计划没有认识,也不感兴趣。为此王廷相在羊楼山驻扎下来,费了许多工夫说服了几十户农民进行试种。并且报请总号同意,免费为这些新茶农提供茶树苗,答应一旦试种失败赔偿其全部损失。结果仅三年王廷相的试验就大获成功。自那以后,湖北蒲圻、崇阳和羊楼山开始有了茶树,并且逐年增多。王廷相就地组织茶树的种植,指导茶农采摘和加工。成品茶货尽数全由大盛魁收购,价格给的相当优惠。 接着,王廷相又报请总号同意,在距羊楼山不到两百里的汉口建了一座茶叶加工厂,厂名大盛川,王廷相被任命为坐厂掌柜。从此,大盛魁有了自己的加工企业。 王廷相在多年的激烈商业竞争中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他设计了一个“川”字的模具,待砖茶成型时用那模具压一下,出来的成品砖茶上便出现一个凹进去的 “川”字。凡是有“川”字的砖茶便是大盛魁的货色,成了活的广告。为了打出声誉,王廷相在茶厂亲自督工,选料精,加工细,“川”字砖茶外形也很美观,名声渐渐传开,遂成为产品。这“川”字砖茶出名到什么程度呢?近200年过去了,今天在呼和浩特和包头以及蒙古的广大草原上,人们购买茶时仍是要看那上边的“川”字呢! 王廷相开辟的湖北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不但为大盛魁“印票”生意的主要经销品种提供了稳定的货源,而且大大缩短了运输路程。不仅如此,后来当发生太平天国战争时,长江中下游一带交通中断,浙 江、福建、江西一带的茶叶北上通路被阻断时,大盛魁湖北茶叶基地生产的茶叶仍然源源不断地运往外蒙和中俄边境。 与前面的大掌柜一样,王廷相在为大盛魁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同样做出了重大的个人牺牲。 大盛魁 的号规规定:学徒入号后,必须学满十年才许次回家探亲四个月;第二次缩短为六年,第三次缩短为三年,以后每三年回家一次。假如一个学徒从17岁入号干到60岁退休,在这43年中加起来回家11次,在家住的时间不过44个月。另外,大盛魁严格禁止号内人员带家人入号,因此,大盛魁的人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人们传说大盛魁的掌柜没儿女的多,买儿女的多。 王廷相是个守规矩的人,虽然经常在湖北——山西——归化这条采购线上奔走,但在他没有当上大掌柜之前,回家探亲的时间也是少得可怜。这年,老家的妻子流产一子,王廷相的母亲竟暗中将死婴腌在罐中,等待王廷相回家后,拿出来让他认:这是不是你的?王廷相认下了这个,转身出了家门…… 之前,旅蒙晋商的经营基本上是“有什么买什么”。王廷相当上大掌柜之后,提出“顾客买什么有什么”的经营方针,大力拓展经营品种,提升商品质量,这些都不在话下。有意思的是,王廷相解决了商业活动中的“信息传递”问题。 王廷相知道驼队离不开猎狗看护。因此,他像重视驼队一样,留意对狗的培养。为此,大盛魁专门组织一些人繁育猎狗,选育的都是外蒙种,体形硕壮,孔武有力,像小牛犊一样,人称“巨獒”。喂狗用的饲料,胜过贫苦人一日三餐。难怪有人感慨:大盛魁的狗比人享福。王廷相当时许过愿:如果号内的“巨獒”达到了一千只,就请戏班唱戏,以示庆祝。后来,“巨獒”的数量果然达到了一千只。 在此基础上,王廷相用“巨獒”建立起大盛魁绝密的“信息传递”系统。他编制了的密码,写成书信,藏在“巨獒”的项圈中,让“巨獒”送给各个分号掌柜。这种用密码写成的书信,外人看来就是一封普通的书信,只有掌握密码的大盛魁掌柜,才能读懂真正的内容。而且“巨獒”根本不让生人靠近自己。随着形势的发展,王廷相又不惜重金由上海购得六只纯种的布卡达狗,用来送信。布卡达狗天资非常高,善解人意,又耐奔跑,它奔跑的速度超过的奔马。从归化到恰克图两千余公里,布卡达狗三日之内便能到达。北京和归化之间只需两日。大盛魁和各分号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只用“巨獒”,只有特别紧急和重要的事情才动用布卡达狗。由于信犬为大盛魁的商务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甚至传说,王廷相还在万金帐上为它们顶了一股“ 狗股 ”。 顺便说一句,当时俄国商人已经通过有线电报传递商务信息了。同治三年,俄国就要求自恰克图铺设陆线直达北京,遭到清廷的断然拒绝。 王廷相之后的大掌柜是史振兴。 在创新发展方面,史振兴大的功绩就是把“印票”业务扩大到了税收领域。 当时,朝廷摊派到外蒙各旗的捐税,是用银两计算。由于外蒙地方银两缺乏,蒙民多用牲畜缴纳捐税。在征收过程中问题很多,比如收缴时牲畜如何作价、收缴之后又需饲养和出售变现……这些问题,非常复杂,征税官吏不胜其烦。史振兴从中看到机会,于是禀告主管衙门,请求统统交由大盛魁负责。具体做法是,税款先由大盛魁垫付,大盛魁在放“印票”帐时,一并催收。回收的牲畜由大盛魁饲养和出售变现。当时收缴不清的部分,可以转为商号“印票”帐,按月行息。 “印票”业务创新发展到了这个份上,真的就算是扩展到了。再往前走,就该延长产业链了。延长产业链的方向,就是向上、下游延伸,把过去让给上游和下游的利润拿回来。 这一点史振兴很快就看到了。问题在于怎样向上、下游扩展和延伸。办法无非两个:一是新建自己的上游采购分号和下游销售分号;另一种就是收购兼并。为此,史振兴专门去山西考察。考察的结果,就是:收购兼并。这是快也是效率的办法。 我们都听说过巴菲特收购企业的这样一个段子:说的是某个,老巴去到奥马哈市里的内希拉斯家具店,琢磨着给自己买个书柜。早晨刚开门,老巴就进来逛,结果迎面就看见一个令他愤慨不已的场面: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正在搬家具。老巴气呼呼地要见经理,抗议如此不人道地使用老年雇员的行为。没想到人家告诉他,这位老太太就是本店的股东、董事长、总经理。人家告诉老巴,这老太太就是如此,谁劝都没用。惊讶之余,老巴做出的个反映,就是找到老太太问她:“你的店我买了,你要多少钱?”老太太说了个挺大的数字,老巴一点犹豫都没有,掏出支票就签了。签完了支票,老巴告诉老太太,你还有10%的股份(“ 身股 ”?),你还是总经理。据说,这个家具店后来给老巴挣了N多的。成为老巴炒股票的经典战例。以后,老巴又用同样的办法收购了许多公司,挣了更多的,从而被世人津津乐道。 其实这没啥稀罕的,200多年前大盛魁就已经干过了类似的事情了。 情节差不多。 史振兴 回到山西到处逛茶叶铺子,原本是想挖点人才自己开店,逛着逛着就进了一家“大玉川”茶号。这家茶号开了十几年的光景,掌柜的姓吴名土良,祖籍湖南岳阳。祖辈制茶为业,前些年迁居祁县,在临街的地方开设了一个小茶庄,做些小本生意借以糊口。史振兴进的店来,吴土良热情接待,说起茶叶制作和特点那叫一个头头是道。史振兴当下就改变了主意,决定干脆连人带店都买下来。史振兴当下拍出10万两银子,注入扩充资本金。将“大玉川”改名为“三玉川”,成为大盛魁的子号,仍由吴土良担任大掌柜。“三玉川”总股本为20股,大盛魁拥有10股“财股”,吴土良等经理和技术骨干拥有10股“身股”。吴士良由一个茶铺的小掌柜摇身变成拥资十万的大掌柜,的制茶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感恩戴德之下使得他更加用心去经营茶庄。茶庄生意蒸蒸日上,年产砖茶二千多箱。史振兴见茶庄生意前景广阔,在同治初年,再次追加十万两作为周转金,按借贷以年利七厘计息。茶庄吸纳巨额资金,产茶数量连翻几倍,除了供给大盛魁销售外,还另有余货出售给其他商号。 用基本相同的办法,大盛魁迅速展开对上下游企业的收购兼并,使产业链不断延伸。 除了“三玉川”茶号之外,大盛魁收购兼并的主要商号还有:天顺泰绸缎庄,专营绸缎布匹生意,为大盛魁供应绸缎布匹。德享魁牲畜店,专做牙纪(羊马经纪)生意,联系外地来归化城贩卖羊马的客商,推销大盛魁的羊马。协盛公、协盛昌、协盛裕三家京羊庄,专营向北京供应羊肉,将大盛魁的羊肉销售到京城。除了大量赶往北京供应市场外,每年冬天,京羊庄在归化大批屠宰活羊,剔去骨头后,平放在户外冻成冻肉,然后卷起来,运往北京,成为京城火锅城的上好羊肉片。大盛川票号,大盛魁的“商业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沈阳、齐齐哈尔、安东、营口、锦州、张家口、多伦、归化、包头等地设有分庄,开展汇兑、借贷业务。直到辛亥革命后,其他晋商票号纷纷倒闭时,大盛川都没受多大损失。以及盛记毛庄、东盛昌发货店、鸿记六陈行等等。 就这样,大盛魁把“印票”产业链发展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白银滚滚而来的业务网络。

    白酒招商 大盛魁

  • 马奶酒招商
    走进双沟     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江苏双沟酒厂)是国家老牌名酒企业。目前,公司拥有“ 双沟 ”、“ 苏酒 ”、“珍宝坊”、“ 青花瓷 ”、“柔和”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     据介绍,双沟镇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唐末,双沟位于古泗州北部,为南来北往的商贾渡淮要冲,酿酒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家家酿美酒,户户备佳酿”的酿酒风气。这时的家酿酒不再仅仅是祭祀、自饮和馈赠亲友,而是由南来北往的商人贩往全国各地。明清时期,双沟地区酿酒业得到了的繁荣,镇上形成酿酒生产规模的作坊就有20多家,老窖池生产的美酒,利用淮河水道,进运河、入长江、济东海,被送往大江南北。时人有“看景看扬州,饮酒饮双沟”的美誉。     双沟镇位于淮河与洪泽湖交汇之滨,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据有关专家论证,双沟地貌独特,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日积月累,形成有益于酿酒的复杂微生物立体式体系结构,并能始终保持着酿酒微生物种群之间体系的协调平衡关系,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的酿酒业的自然条件。     2001年10月份,中科院“双沟醉猿”科学考察组曾在双沟地区对含双沟醉猿的下草湾组地层做了一番考察。据地质学家研究,下草湾组是一套透水性能良好的砂砾岩,而双沟镇位于淮河的北岸,地表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表水经过下草湾组地层的淋滤后,许多对人有利的矿物便溶入其中了。双沟酒厂所用的地下水便是采自下草湾组的那层地下水。     千年老窖万年槽,酒好全凭窖池老。双沟古窖池群是双沟地区应用传统酿酒生产工艺生产白酒的见证,双沟老窖池由于长期自然驯化,富集了大量有益酿酒微生物。唯有老窖,才能大幅度提高酒中所含对人体有益物质的比例。目前,双沟酒业仍在传统酿酒作坊区利用老窖池群发酵酿酒。     双沟大曲 采用这样古老的酿酒传统和独特的酿制工艺,双沟大曲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并以品质优良的小麦、大麦、豌豆等制成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混蒸工艺,经人工老窖长期适温缓慢发酵分层出醅配料,适温缓慢蒸馏,分段品尝,分级密闭贮存,经过精心勾兑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灌装出厂。     历史悠久的双沟酒业,留下了不少的诗迹佳话。苏东坡有佳句为: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先生的墨宝“双沟醴泉”是中山先生所有现存墨宝中一幅将企业名称嵌入其中的书法作品。陈毅元帅也曾到“全德槽坊”作客,受到过热情款待。     双沟酒业先后获得“全国”、“纯粮标志认证”和“中国食品文化遗产”、“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信誉百佳企业”等诸多荣誉。     双沟 ,在中国酒业的发展史上有过耀眼的辉煌,然而今天的双沟人决不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他们正在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战略远航的指针,实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宏伟目标。    

    白酒招商 大盛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09条信息,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