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巴拿马奖”的起源与“特殊贡献奖”的获得者:赖嘉荣的辉煌历程
追溯“巴拿马奖”的起源与“特殊贡献奖”的获得者:赖嘉荣的辉煌历程
赖嘉荣其人,在酱酒中是酱香始祖,祖籍福建。清道光年间,其祖父赖正衡, 以清军统带职务,受朝廷调遣,前往贵州仁怀地区驻防戡乱,公元1826年,解甲归田,在地理环境独特的茅台村创办“茅台烧春”酒坊。
茅台镇,地处黔北大娄山脉西端的赤水河畔。赤水河流经区域均为红砂土壤,水质清澈甘咧无污染,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加之茅台镇方圆五公里范围内,夏天高温、高湿酷热,冬天温暖如春,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各种微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和集结,适合酿酒,再加上以茅台镇独有的特产-优质红粱(糯高粱)为料进行酿制,所酿之茅酒香味独特,至今仍有90余种天然芳香物质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仍无法鉴别命名,这就是离开了茅台镇就酿不出酱香美酒、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赖茅酒的主要原因,从同样健康酱香型代表的茅台酒未能成功搬迁就足以证明。
公元1862年,酱香始祖赖嘉荣出生,其祖父赖正衡得孙甚喜,把酒庆贺,酒兴所致,豪气干云,收购贵州商人周秉衡的“衡昌烧坊”酒厂以记此事。赖嘉荣传承祖业后,致力于烤酒技术和复杂的勾兑工艺的研究,成绩斐然。
公元1902年,赖嘉荣突破了历史上酒类酿造的传统工艺,“回沙”工艺和复杂的酿酒技术,研究出风格的酱香大曲酒(俗称“茅酒”),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开拓了白酒史上的神话,成为一代茅酒巨匠,从此引发了茅台镇的酱海风云,后人称之为“酱香始祖”、“赖茅鼻祖”。茅台镇“酱香型”酒也由此得名而名扬天下 。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直被视为中国国货走出赢得世界声誉的开端;众多国货品牌也以曾获“巴拿马金奖”为荣。酱香精华的茅台获“巴拿马金奖”的真相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回溯百年的历史。
1910年代,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为了庆祝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竣工,准备在旧金山举办一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他们游说了33个国家参加这次盛会,其中包括时由袁世凯主政的中国。
自1861年到1915年,中国已参加过在伦敦、维也纳、比利时、费城、圣路易斯、米兰举办的六次“”,但每次都是以猎奇对象的形象出现在西方人眼里。展品由组织者(通常是西人把控的海关)自行采选,不仅品质差,而且大都是西方人脑海中的“中华民俗”形象,如吸食的男子、裹脚妇女的泥塑像之类。而丝、茶等优势产品则因采集面过窄并没有显示出竞争力。
1911年以后,新的民国政府渴望成为世界游戏规则的平等参与者,并期望借此获得外交、贸易上的突破,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成为展示中国产品与经济实力的舞台。袁世凯执政的民国政府拨了近30万美元的巨款,任命国会议员陈琪专理参会事宜。
为了一扫旧貌,陈琪以工商部名义下文各省,着其择本地物产中的精华产品赴旧金山参展。于是,来自贵州仁怀县荣和、成裕两家烧坊的“茅台酒”作为贵州省署的推荐产品,被呈送巴拿马参赛。它只是十多万种参赛国货中的一种。而整个巴拿马博览会,共有全球150多万种产品与会。
巴拿马博览会共设奖六等,分别是:Grand Prize(大)、Medal of Honor(荣誉)、Gold Medal(金奖)、Silver Medal(银奖)、Bronze Medal (铜奖)、Honorable Mention(荣誉奖),每个奖项都对应一个分阶,银奖对应的是85到94分。整个巴拿马赛会从1915年2月20日到1915年12月4日共持续将近10个月。整个赛会结束时,中国共获得1211个奖项,其中大(一等奖)57枚,荣誉(二等奖)74枚,金奖(三等奖)258枚,银奖(四等奖)337枚,铜奖(第五名)258枚,荣誉奖(227枚)。中国所获总奖牌数较第二名的日本多了近百枚,大多出22枚,是整个巴拿马赛会获奖多的国家。
贵州茅台酒在本届博览会上获得了一枚银奖(Silver Medal)。巴拿马展会结束后,中方总负责人陈琪编撰了一本官方总结的《中国参加巴拿马博览会纪实》,在此书第181页,记载了茅台酒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银奖(Silver Medal)。不过书中并没提“茅台”二字,只说“贵州公署”的“酒”获得银奖(这也是贵州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的酒)。不过,联系到后来发生的茅台镇奖牌争诉,我们可以确定,这枚银奖确系茅台酒所得。在该书同一页上,与“贵州酒”并列为“银牌”的,还有“云南出品协会”的“猪鬃”、吉林“佟庆山”的“麻”等商品。
陈琪为避免“沧海遗珠”,致函评审会请为中国展品补发、升格奖牌。巴拿马赛会上,中国展品确有补发或升格奖项的情况。
而今赖嘉荣酒又作为贵州一个获得“特殊贡献奖”的知名品牌,其价值已不言而喻!它以赖茅的精神和灵魂,迅速占领市场,相信“赖嘉荣酒”同样会在在不久的将来依旧获得此奖!从此,赖嘉荣酒将再塑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