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绍兴黄酒有独特的酿造工艺
2015-12-24 (来源: 糖酒网)
历史的长河溢满了酒香,留下了许多可以追寻的踪迹。绍兴黄酒之所以名扬四海,成为酒林珍品,除了有鉴湖好水之外,还有独特的酿造工艺。酿酒工艺古老,从物料准备,曲法酒式,发酵控制,乃至酒质鉴定等理论,皆可以从《礼记》、《齐民要素》等古籍中找到线索。这其中也凝聚着几代黄酒酿造人不懈努力的心血(黄酒)。
“酒”
桃李满天下
王阿牛今年已经91岁了,身体依然硬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1959年开始他就着手写书,结合自己多年的酿酒实践,经过苦心研究,整理出版了《绍兴酒操作规程》,此书当时被绍兴6家国营酿酒厂作为培训教材和操作规程使用。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本黄酒酿造教材,为黄酒技艺的传承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字资料。
1978年改革开放后,酒厂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为了稳定和发展生产,王阿牛一方面努力做老技工的继续留用工作,一方面着手培养年轻的技术工人队伍。经过整整5年的苦心培养,一支年轻的酿酒技工队伍终于脱颖而出。如今王阿牛的不少徒弟如潘兴祥、陈宝良等已成为全国黄酒行业中的酿酒师、全国评酒委员,甚至还有中国酿酒大师。
2002年,78岁高龄的王阿牛真正退休了,此后他天天坐在案头,整理60年来的工作笔记和酿酒技术资料,撰写出了《绍兴黄酒酿造技术》文献,但由于保密方面的原因,文献不能正式出版。后来,王阿牛将文献捐赠给了他工作过的塔牌绍兴酒厂,再次为绍兴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潘家香”
传统守望者
18岁那年,酒厂招工,潘兴祥跟着父亲到酒厂里去做酒。他非常幸运地遇到了绍兴的酒——王阿牛。潘兴祥很珍惜,跟着王阿牛师父学习酿造技术,踏踏实实地在生产线上,从制作酒曲-浸米-备曲-煮酒-拌曲-发酵-压榨-装坛,一个个步骤学过来。
“手工酿造是绍兴黄酒的传统工艺,是绍兴人的集体智慧,要传古风,留美味,做好传承工作。”潘兴祥说。这位绍兴黄酒行业的技术带头人,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中国手酿黄酒这一传统产业,被誉为酒缸中泡大的传承人,也是人们心目中绍兴手工黄酒的代言人。
为了让手工黄酒的酿造技艺能够代代相传,2011年,潘兴祥创新制度,在公司内推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技术传帮带,从而培养更多的手工酿酒技术传承人。公司先通过考核,发掘一批“酒头脑”,确定为师傅。然后在每年开酿节上,让师傅和确定要培养的徒弟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师傅带一到两名徒弟,并要求师傅把酿酒技术传承给徒弟。潘兴祥酿制的手工酒,其香味被业内誉为“潘家香”。
正是以潘兴祥为代表的黄酒酿造师们,坚持用诚实的心态,精益求精的追求,炉火纯青的技艺,传统的方法,遵循四时节气,将个人品性和人生感悟尽数浸入酒中,才成就了黄酒产业的百年传承……
“师带徒”
精髓吸收快
对民俗学颇有研究的绍兴文理学院周一农教授认为:绍兴黄酒有着千年的历史,其精湛的酿制技艺就是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不断创新完善、精益求精。
师带徒’一直是绍兴黄酒传统酿制技艺的重要传承方式。师傅会手把手教徒弟实践,让徒弟从实践中掌握和摸索技艺。”周一农教授说,“传统工艺是复合多菌种的开放式发酵,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十分复杂,需要长期摸索。师傅会把毕生宝贵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就可以吸取精华,再进行升华创新,使得传统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
“另外,凭良心酿酒是师傅在和徒弟一起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着。在被经济利益包围的今天,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好人才能酿好酒。同时,酿酒是团队活动,师徒亲密无间,互相关心,团队就更有凝聚力。”
上一篇:冬至黄酒进补正当时
下一篇:"黄酒"的收入效益比葡萄酒低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黄酒全球行,11家黄酒齐亮相2025年日本国际食品饮料展(JFEX)!
- 绍兴黄酒小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
- 房县黄酒新品发布会暨房县黄酒全球营销推介启动仪式举行
- 古越龙山与全球首款糯米威士忌“穿岩十九”签署亿元大单!
- 第二期黄酒品鉴师培训班圆满落幕
- 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品酒师培训班在绍兴开班!
- 产业观察 | 从新时代露酒发展看黄酒产业的破局与重塑
- 2025“国家级酿造料酒评鉴委员”换届选拔活动在绍兴举办!
- “老字号·全球行”2025绍兴(北京)推介会举行,会稽山惊艳亮相!
- 快讯 | 会稽山爽酒抖音直播热销,股价近6日涨超40%;仰韶酒业将推高线光瓶“仰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