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冬季储粮,这四件事要抓牢
2023-11-15 (来源: 糖酒网)
冬季储粮 重要工作就是通风降温,做好粮堆“蓄冷”处理能为下一年度储粮打好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抓好冬季储粮要做好哪些事? No.1检测好粮温,杜绝粮堆发热 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常规经验认为冬季是储粮降温期,容易放松对粮温的检测和分析。这很容易导致“粮温异常发现不及时”,造成储粮损失。 冬季粮堆发热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干热、湿热和杂质积聚发热。干热主要是大量害虫集聚造成的,需先杀虫后通风降温才行;湿热是由于局部粮食水分升高,微生物活动造成的,需先整治水分,然后再降温;杂质积聚发热是入粮时杂质分级形成局部通风死角造成的,需清理杂质或加导风管解决。 No.2监控好水分,确保水分 冬季是储粮与外界环境接触为紧密的阶段。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粮堆水分上升。引起水分上升常见的两种原因是局部结露和高湿环境通风。 在秋冬季节转换期或者冬季入仓的高温粮,如果外界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温度较高的粮堆遇到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容易在粮堆的表层、仓房门口及四角等引起结露,引起水分。若结露现象短期内不能排除,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结露将会进一步加剧,霉菌开始活动。由于微生物活动放出的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导致热量积聚,终发展为粮食霉变、板结甚至挂壁。 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如果对空气湿度把握不好,在雾天通风或者由于夜间对天气转换不敏感,发生雨天通风等不利情况,也会导致粮堆水分的上升。 No.3筛查好虫害,避免虫害发生 由于冬季气温低,储粮害虫不适宜生长繁殖,降低了对储粮的威胁,但在两种情况下,虫害仍有局部爆发的风险。 其一,由于通风设备不足,或者库区工作安排不当,粮食入冬后虽然进行自然降温,但没有进行机械通风降温,中下部粮温仍然较高,导致储粮温湿度适合害虫的发育繁殖,在冬天仍有可能发生第2代储粮害虫,引起害虫大规模发生。 其二,由于施药剂量和方法不当,夏季熏蒸杀虫时,一些具有抗性的害虫不能完全杀死。这些害虫一般于当年的10月中下旬仓内毒气完全消失后,重新开始向高温点积聚,引起害虫爆发。 No.4粮堆通风,必不可少 冬季粮堆通风,可以降低粮食的温度,在粮堆内形成低温状态。不仅对保持储粮品质有利,而且可以有效防虫,螨类和微生物的生长与发展,同时有利于均衡粮温,防止湿热扩散形成粮堆结露。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冬季冷源,进行多种形式的通风操作,如自然通风、轴流风机负压通风,离心风机压入和吸出式通风等,切实达成降温目的。 通风操作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首先,保证通风的温度差满足要求,按照温带储粮区温差≥8℃,亚热带储粮区温差≥6℃进行通风,温差≤4℃停止通风;其次,考虑通风时天气条件,避免雾天、雨天等空气湿度大的时间段通风;再次,将粮面覆盖物全部,减少通风阻力;后,配合单管风机、压盖苫布等方法破除通风死角,实现彻底降温。
该二维码7天内(07-08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为什么橄榄油是强的食用油?
下一篇:米面粮油陈列难?掌握这几点,销量可能翻几番!

相关粮油百科
- 米面粮油陈列难?掌握这几点,销量可能翻几番!
- 粮油小知识
- 粮油健康科普知识——食用油
- 炒菜色拉油好还是菜油好?
- 色拉油和食用油的区别 色拉油可以用什么代替
- 玉米油和色拉油的区别
- 大豆油危害最大?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哪种更健康?
- 黄小米oem代工贴牌,黄小米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 食用油哪种比较健康?不同烹饪方式要用不同的食用油是为什么?
- 家庭粮油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