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米有故事,米有意思
2023-11-15 (来源: 糖酒网)
你知道吗?一碗饭是4400粒米,每吃一碗饭相当于吃下三四丛稻子。人一天只吃两碗米饭,一年就要吃掉55公斤大米,相当于一个成年女人的体重。像张大千每天吃6碗米饭,84岁时,已吃13797公斤大米,相当于4.6公顷的稻田产出,差不多是7个足球场。中国人自古的精耕细作,使得60公斤谷种可收获10000公斤谷粮,才养活了众多的中国人。“乡下没有泥腿,城里饿死油嘴。” 耕地要牛。在唐代,中国人发明了曲辕犁,一人一牛就可以耕田了。西方直到17世纪,耕田还普遍需要4头牛,甚至6头牛。古印度牛车是套在牛角上的,古罗马是套在牛脖子上的,勒得牛口吐白沫。只有中国人根据牛的生理特点,发明了弧形的牛轭,让牛轻松地用肩来拉犁。牛轭发明源自中国人的同情心,儒家文化的“仁”是推及动物的。汉代甚至有“杀牛者弃市”的规定,任意杀耕牛者要偿命的。有了牛轭与曲辕犁,唐朝农业兴旺,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犁完地还要用耙、耖。耙上有一排刀子,人站上面,有压力给它,将地切割成一条条的。接下就要耖地了。耖是木条下一排铁齿,把结成小块的土也扒碎了。然后再用碌碡滚地,碌碡有点像阳桃。用这些工具,中国农夫把泥一直打到很细。 我国传统农业对土壤有深刻理解与智慧。比如《吕氏春秋》里就讲,土壤“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这其实和《黄帝内经》中说人“不平则病”是一个道理。地“肥者欲棘”,而不是像西方一样,一味让土地“肥者更肥”。中国人讲平衡,我们的老祖宗更高明。 米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因素,是古代的“高科技”,铁铧犁造就了强汉,曲辕犁成就了盛唐。种过水稻的人知道,水是关键,“水过田肥”,水利因此而起。郑国渠将秦地40000顷碱性土洗净,化为良田; 花了73年修建的都江堰让四川成为“ 天府之国”,水利打下的农业根基使大秦帝国有实力统一中国。中国文化高峰——宋代的根基也在农业。两宋300年间,共留下1046件水利工程,一年平均工程数量比隋唐多三倍,比两汉多30倍。北宋,每年江南运送500万石米粮到京师;南宋虽半壁江山,仍依江南而称世界首富之国。宋人雅致文化功绩,确是建在丰实米仓之上。 一边拉绳点醒牛,特别是拐弯时,一不小心就犁到人家田里去了。把犁时重心很难掌握,全靠农夫一双手,加上压力,往前走时,势如破竹,掌控的人只要控制平衡与深度。所以把犁时要“中正”,不中正是没有办法使工具的,这就回到中正气脉 。我们中国人农作是化到工作、化到生活里去的。
该二维码7天内(07-08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上一篇:东北大米为什么好吃
下一篇:米面粮油陈列难?掌握这几点,销量可能翻几番!

相关粮油百科
- 米面粮油陈列难?掌握这几点,销量可能翻几番!
- 粮油小知识
- 粮油健康科普知识——食用油
- 炒菜色拉油好还是菜油好?
- 色拉油和食用油的区别 色拉油可以用什么代替
- 玉米油和色拉油的区别
- 大豆油危害最大?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哪种更健康?
- 黄小米oem代工贴牌,黄小米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 食用油哪种比较健康?不同烹饪方式要用不同的食用油是为什么?
- 家庭粮油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