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虾皮-来自天然的调味品
2023-11-16 (来源: 糖酒网)
虾皮-来自天然的调味品 虾皮不是虾的皮,而是一种小虾(中国毛虾)被晾晒至干而成的食品,入口松软,味道鲜美。这种虾的虾肉很少,晒干后肉更不明显,给人一种只有一层虾皮的感觉。虾皮可用于各种菜肴及汤类的增鲜提味,是中西菜肴中不可缺少的海鲜调味品。 虾皮是主要是由毛虾加工制成。 毛虾产量大,群体集中,一网捕上来往往都是清一色的毛虾。一般都就地晒干加工成虾皮,因虾小,肉坚实的干制品很易使人感觉似虾皮,因此得名。 虾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就以衡量营养价值高低的蛋白质含量来说,每100克虾皮含39.3克,大大高于大黄鱼、黄缮、对虾、带鱼、鲳鱼等水产品及牛肉、猪肉、鸡肉等肉制品。 虾皮的另一大特点是矿物质数量、种类丰富,除了含有陆生、淡水生物缺少的碘元素,铁、钙、磷的含量也很丰富,每100克虾皮钙和磷的含量为991毫克和582毫克。所以,虾皮素有“钙库”之称。 虾皮其实还有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虾青素,虾青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强的一种抗氧化剂,又叫超级维生素E,虾皮越红虾青素含量越高,虾皮虾青素含量大概在400-800ppm。 据日本科学家近研究结果表明,血压的高低与钙含量呈负相关关系,适当进补含钙丰富的虾皮对某些患者来说可以不用任何,只通过提高钙的摄取量就能控制血压。美国国立保健统计中心经调查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有几项研究还表明,钙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改善妇女经前期综合症。另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饮食中补充钙,能直接结肠癌细胞增殖,并可在2-3个月后使细胞趋于正常。 另外,钙质对生育期的妇女特别重要。妇女妊娠后期是胎儿骨骼、牙齿及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一旦缺钙很容易发生骨质软化症、低血钙性抽搐、妊娠疲劳和高血压综合症,以及胎儿早产或体重过轻等症。 1. 虾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为丰富,有“钙库”之称,是缺钙者补钙的较佳途径; 2. 虾皮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镁对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作用; 3. 虾皮还有作用,常用来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 4.老年人常食虾皮,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饭菜里放一些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中老年人、孕妇、心血管病患者、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脚无力之人尤其适合食用; 2. 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不宜食虾;患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虾为动风发物,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食物相克: 1、虾皮和红枣不能同吃:红枣与虾皮同吃会中毒; 2、虾皮与菠菜不能同吃:菠菜与虾皮同吃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3、虾皮与黄豆不能同吃:黄豆含有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若与虾皮同食,会导致。 虾皮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取一小把虾皮,加点麻油葱花,再放进些紫菜,用开水一冲,便成一碗色香味的鲜汤。家常菜中的虾皮豆腐、虾皮韭菜、虾皮小葱、虾皮萝卜汤等均为美味佳肴,用来包馄钝,不但鲜上加鲜,其营养价值更高。日本人每餐必有的姜汤就少不了虾皮,即使做工考究的寿司也用虾皮作配料。 也可以将洗净炒干的虾皮打成粉,当调味品使用。 选购 虾皮可以分为生晒虾皮和熟晒虾皮两种。 前者无盐,淡晒成品,鲜度高,不易返潮霉变。 后者加盐煮沸,沥干晒燥,仍保持鲜味。 虾皮个体成片状,弯钩型,甲壳透明,色红白或微黄,肉丰满,体长25-40毫米。辨别其品质的优劣,可以用手紧握一把,松手后虾皮个体即散开是干燥适度的优质品,松手后不散且碎末多或发黏的则为次品或者变质品。保管时,两种虾皮不能混放,分别保存可保持其原味。 保存 长期保存法把虾皮用保鲜膜包好然后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记住,千万不能放在冷藏室里。 短期保存法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然后分别用干净的白纸包好,白纸上用针在四周扎几个通风小孔,放入悬挂在通风避光的竹篮内,“暴露”保存。注意,尽量避光。虾皮吃之前用料酒洗一下可去除腥臭味。 小贴士 虾皮含钙量虽高,但要靠它补钙挺费劲。虾皮每日用量只有两三克而已,并非补钙的主要途径。如果多用,不仅带来胆固醇危险,还会带来盐过量的问题,所以不必过量食用,更无需把它当成补钙主力,顿顿都吃。
该二维码7天内(05-15 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本文来源网络,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糖酒网联系,联系电话:400-650-1979。

相关调味品百科
- 生抽、老抽,陈醋、米醋,鸡精、味精…这些调味品都有啥区别?
- 调味料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 调味料的分类及介绍
- 每天做饭都放的酱油,你选对了吗?
- 你知道哪些常见调味品?
- 【科普小知识】调味知多少
- 世界上最贵的调料品,五星级酒店都用不起的番红花
- “一方百味”,究竟是什么原因?
- 炒菜时调料怎么放最好,牢记“早放和晚放”的窍门,怎么炒都好吃
- 原来这才是调料的正确储存方式,很多人都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