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油中茅台”金龙鱼再次遭遇到业绩滑铁卢。
就在近日,金龙鱼发布了2021年业绩快报。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62.3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净利润41.32亿元,同比下降3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9.96亿元,同比下降43.2%。
“油茅”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1、“油中茅台”:粮油巨无霸,产业链深加工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食用油市场以来,益海嘉里几乎每一步都踩中了国内粮油改革发展的关键点。先是在深圳蛇口设厂,随后为中国引进了小包装食用油的概念,并在国家将粮油列入外资禁入名单之前,完成全国性的生产布局,最终成为国内粮油领域绝无仅有的外资存在。
饲料原料以及油脂科技板块中,饲料原料产品主要包括豆粕、菜粕、米糠、麸皮等产品;油脂科技产品包括脂肪酸、皂粒、甘油、表面活性剂等产品。
厨房产品中,食用油是金龙鱼第一大收入来源,收入占比约为45%,市场份额(合计)约为40%,大幅领先于中粮(份额约为12.5%)和山东鲁花(份额约为11%)等对手。
2021年1月,金龙鱼最高股价曾涨至145.51元,总市值高达7861亿元,“油茅”大名在二级市场更是大名远扬。
2、厨房产品:盈利能力弱,定价权缺失
盈利能力不足、毛利率下滑成为金龙鱼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尽管有着纵向一体化布局和产业链深加工能力,金龙鱼整体盈利能力却并不突出,2020年综合毛利率仅为12.33%。其中,厨房食品板毛利率为13%,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毛利率为10.66%。
毛利率水平越低,毛利率下滑给净利润所带来的边际冲击力越大。2021年前三季度,金龙鱼综合毛利率更是降至8.75%,毛利率同比下滑27.68%。
值得关注的还有政策性因素。由于粮油米面等产品属于涉及民生的刚性产品,在我国CPI权重体系中占比也较高,其产品价格受到国家严格管控,企业自身提价空间有限。而另一方面,为了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对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产品规定最低采购价格。
如此一来,金龙鱼就面临到“计划电与市场煤”类似的矛盾,原材料价格跟随市场,产品价格却受到管控,这就成为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这与贵州茅台有着本质的区别。贵州茅台之所以成为“茅台”,本质上就在于国家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放开了对名酒的价格管制,企业拥有了产品的自主定价权。而对于缺少定价权的金龙鱼来说,业绩增长只能通过规模扩张来进行。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居民肉类、乳类等食品消费在饮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人均谷物消费量则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食用油、谷物类消费量见顶迹象明显。
农村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2020年,国内食用油消费量分别是3377万吨、3440万吨、3338万吨、3289万吨、3278万吨。
显然,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正在成为金龙鱼厨房产品未来发展的一大隐患。
3、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科技含量低,套期保值风险高
4、进军调味品市场,能否打赢另一场厨房战争?
尽管股价遭遇到持续下挫,投资者对“油茅”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依旧不减。截至2021年末,金龙鱼股东人数已经超过了20万。
对于投资金龙鱼的逻辑,林园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跟嘴巴相关的东西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人生无非“吃喝”二字。凡是跟嘴巴相关的是一些快速消费品,对未来比较容易把握。
而无论是原材料上涨压力还是套期保值影响,都说明金龙鱼本身的护城河并不够宽广,这也说明二级市场对其“油茅”的定位似乎过于牵强。
根据公司规划,未来金龙鱼将重点进军调味品市场,产品涉及酱油、火锅底料、复合调味料等产品。
另外,海天味业等调味品公司同样对粮油市场虎视眈眈。2021年1月,海天子品牌“油司令”天猫旗舰店正式上市,目标直指金龙鱼的腹地。
但对于已经被架上“油茅”之位的金龙鱼而言,“调味品之战”已经是一个不得不讲好的新故事。
来源:钛媒体APP

相关文章
- 全国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tjh.html
- 地方糖酒会http://www.tangjiu.cn/df.html
- 2025年全国调味品行业科学技术交流大会在宜昌召开
- 中国调味品协会产业赋能中心考察走访湖北省调味品协会
- 湖北省调味品企业精彩亮相“荆楚粮油调味品促销季”
- 2025「味动」正式启航:以专业平台赋能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 卡夫亨氏发布2024全年业绩,净销售额达1889亿!
- 调味品 | 2025年1月份部分调味品建设项目汇总
- 行业喜讯丨海天味业上榜全球灯塔工厂名单
- 雪天盐业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
- 李锦记酱料、天味食品驰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 《2024年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